[日期:2016-11-24]
文章来源:
作者:何秀珍
    今年9月23日,我们“西师”的老学生一行20多人,组织重游大巴山,去寻觅我的青春留下的足迹,重走大巴山之路,回味我们曾经战斗、生活的地方,追忆那段艰苦美好的难忘岁月……
    46年前,我们西师69届学生依依难舍告别了美丽的校园被派遣到巍峨的大巴山,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5860铁道兵部队,接受再教育,参加劳动锻炼。随军投入襄渝铁路的建设之中。那时的大巴山自然环境险恶,群山起伏,重叠山上光秃秃十分荒凉、贫瘠,生活条件艰苦。当我们的军车开进大巴山时,当地老乡闻声从四面八方围过来,好奇地摸一摸汽车,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从未见过,不断问我们这东西为什么会跑?会叫?吃什么呢?我们不断地回答,这是汽车,吃汽油……我们进山第一站进驻龙王沟,分散住在老乡家里,打地铺而席。第一课是请当地老农忆苦思甜,吃忆苦饭。所谓饭是由米糠拌野菜熬成的,一人一大碗,难以咽下去,但作为政治任务必须吞下肚里。部队组建学生连队,派单人担任连、排、班长带领我们实行军事化管理,一切行动听指挥,走路,吃饭必须正对集合。外出必须3人同行,不能单独行动。当地农民贫穷落后,几乎出于原始耕作状况且与外界隔绝。几十年来,从未走出过大巴山。我们学生连的任务是参加背运。每天一军从驻地出发踏着蜿蜒崎岖的山路到一百多里外的地方去背运修公路所需物资(炸药等)。每个人每天背着重物,徒步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稍不小心就会丧身悬崖,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脚步前行。一路的艰辛自不必说,我们行走的路线得穿过“一线天”,趟过“两岔河”翻过“光棍梁”,烈日下背着沉重的物资,压得你喘不过气来。磨破了衣衫,磨烂了皮肉,汗水渗进皮肉那才叫疼,冬天迎着刺骨的寒风,踏着积雪,小心翼翼前行在山路上。虽然穿着棉衣,背上却冒着汗,稍一歇息,便不住打起寒颤。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繁重的劳动。生活上艰苦异常。常年吃不上新鲜蔬菜,只能吃压缩干菜。住宿条件不断变换,民房、帐篷,冬冷夏热,一遇风暴雨,帐篷从地掀起。住活动板房就是最好待遇了。劳动任务也不断变换。先背运后砸碎石,通水泥板等。重复繁重的劳动,日复一日,似乎没有尽头……我们战斗了16个月,当火车要通行时,才离开大巴山,分配到四川各地,奔赴新的工作岗位中去了。
    而今,我们离开大巴山已经46年了,当年的大姑娘、小伙子已步入老年,白发苍苍……甚至个别同学已步履蹒跚。相约聚会在大巴山,怎么能不心情激荡,思绪万千啊……
    正因为当年在这里经历了灵与肉的洗礼,艰苦磨炼,才造就了我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才为我们投身教育战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我及我的学友们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几十年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如今桃李满天下……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每当工作中遭遇到挫折时,我想起了大巴山。每当生活中遭遇坎坷时,我想起了大巴山。是的,有了大巴山的历练,让我懂得了生存需要付出代价,战胜困难需要勇气和力量。正是因为大巴山,我们变得知足,懂得感恩,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大巴山啊,大巴山,原来你早已刻在我心中,你是我珍惜今天的源泉,你将滋润我直到永远。
    巴山行,让我回忆了那段艰苦美好的青葱岁月,沧海桑田,几十年来大巴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满山拢翠,绿水长流。虽是秋天,但山坡山道路两边仍开着许多山花,山头上飘着白云,看上去 怡神养颜,铁路、高速公路,通往乡村的公路纵横交错,已改变了原来贫穷闭塞的模样,座座洁白的砖混民房,缀于青山绿丛中,很是耀眼。看得出当地农民已摆脱了贫穷,逐步富足起来,如今的大巴山旧貌换新颜,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看到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正说明我们曾经洒过汗水的地方,已开出灿烂的花朵。这怎不让人感到无比自豪呢?
    看今朝,我们更应珍惜幸福生活,更应感恩社会,感恩琴老人嘛,感恩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望未来,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民盟德阳市旌阳支部 何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