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15]
文章来源:民盟成都市委
作者:民盟邛崃市总支 刘中南

刘中南:周老,民盟组织发展中,您突破了地域限制、界别限制,还突破了职称限制,发展了职称暂不到位的优秀年轻人。您就不怕别人以“不规矩”“收拾”您?

周希伦:身正不怕影子斜。民盟是与中共肝胆相照的参政党,我发展盟组织是为了更好地参政议政,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利。民盟要运用自己对社情民意有更真实的了解的优势以及超脱的位置,做中共的诤友,在国家民族的复兴中不缺位!发展优秀的年轻人入盟,不拘泥于他们现时的职称,我盟才会朝气蓬勃,有人才才好为国家社会贡献才智与力量。再说只要优秀肯干,获得中高级职称只是时间问题,先发展,只是打一点提前仗而已,不能伤希望入盟的年轻的心,苟利社稷,生死以之,没有什么可怕的。

刘中南:周老,您敢想敢为也善为,大大促进了民盟邛崃市总支的健康发展。您在做实事上办法多多,佳绩喜人。1999年“四川省教育实验学校和教育实习基地”正式在高埂中学挂牌,挂牌时,民盟成都市委、民建成都市委、四川省教育学院、邛崃市教育局等单位的领导莅临会场。这种“院校合作”在2002年的西部教育工作会上受到充分赞誉,被评价为推进“均衡教育”发展的范例,是中共与民盟、民建多党合作做好事做实事的先例。大城市的高等院校和偏僻乡村里的农村中学结对,您怎么想到做这奇事的?

周希伦:民盟的生命力在于它始终关注民生,做好事,做实事,且要主动地做。关注教育问题,为帮助当地政府解决教育问题出谋划策,正是盟组织责任所在。当时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不均衡,农村学校普遍薄弱,农村孩子上好学校难,让人揪心啊!如果能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那也是为社会分忧,是积功积德哟。

天赐良机,我参加省教科所组织的素质教育研究时,与民建委员、省教院科研处副处长柳长翥在专题探讨中取得了共识:高等院校帮助地方,促进教育均衡化。选什么点呢?不要锦上添花,而要雪中送炭,农村中学高埂一下就跳入我的脑海。我在高埂工作过,那里班子上进奉献、教师敬业卖力和学子勤奋朴实,令我难忘。只是地处乡村,办学条件差,发展大受制约。于是我主动与高埂中学沟通,柳长翥与省教院沟通,民盟高埂小组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完善院校合作相关事宜,民盟和民建的同志多次往返成都和高埂,燃烧着扶持薄弱农村学校的激情,促成了院校愉快合作。省教院送智下乡,先后多次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前往高埂中学开设教育科学讲座,高埂中学依托高校科研兴教,促进了学校快速发展,一年后被评为成都市重点中学。

刘中南:您促成的省教院和高埂“院校合作”一事启示我们,责任会开花,虽偶然得之却是长期思索。2000年,您年届退休,放弃外地学校的高薪聘请,却以羸弱之躯主持泽民中学工作,推动实施素质教育,为什么要这样?

周希伦:盟员王泽民心系民盟,胸怀宽广,致富不忘家乡和社会,乐做慈善,对民盟邛崃市总支开展工作有突出贡献。他办学不盈利,践行盟组织提出的扶贫要扶本,特别注意扶助弱势群体,泽民中学十年间,培养了高中毕业生2470人,升入高校398人,其中有67名孤儿或孤儿状态的学生。我喜欢和敬重这样的好盟员,他邀请我主持泽中工作,我岂能只顾自己,袖手旁观?

再者借助泽中这一平台,我也好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盟总支也可以更好地做好事做实事,当然就恭敬不如从命,帮助泽中民主管理科研兴校。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在西部教育工作会议上高度赞扬泽民中学为国分忧,为民解困的办学精神,2002年,王泽民同志被评为四川省社会办学先进个人2003年,他获得了国家民政部颁发的爱心捐赠奖,时任副总理李长春亲自授予奖牌。回忆这段经历也有一种甜蜜感。

刘中南:周老,您特别注重组织发展和社会服务,深知有人才才好办事,社会服务才能持之以恒;而社会服务彰显人才实力,利于吸引人才,促进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您的魄力、眼光和接地气,将激励我们更好地建设民盟,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