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7]
文章来源:《群言》
作者:张梅颖
今年是祖父张澜先生诞辰150周年。大浪淘沙,一个半世纪过去了,很多同时代的帝王将相、闻人雅士都在人们记忆中变得模糊漫漶起来,成了过眼烟云。今天,民盟中央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张澜先生150周年诞辰,此时此刻,作为先生的后人,我百感交集,不禁想起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先生说过的一段话。他说:“张澜先生是1955年逝世的,到现在已半个世纪。一个人,去世这么长时间了,大家都还记得他,缅怀他,写纪念他的文章,出版纪念他的书,举行纪念他的活动,这说明他还活在大家心里。”


丁先生的话给我们以深刻启示,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的生命是有限的,其人生价值则不是以寿命长短来衡量的。只有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才算得上有价值的人生,才值得后人追思、纪念、缅怀,才能长久活在后人心中。
祖父去世时,我还是个少年。我的心目中,祖父形象高大,银髯飘拂,目光深邃,说起话来语重心长,既严肃又慈祥。祖父的一生浓缩了百年中国近代史。他历经从前清、北洋政府、民国到新中国这一新旧更替、风云激荡的社会巨变,与同时代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早在1919年祖父在北京主持晨报时期,就与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过从密切。他们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公开发表文章赞扬社会主义,使晨报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这一经历促使他认识到,社会主义能够实现自己憧憬的“天下为公、大同之世”理想。
祖父一生追求民主,坚持正义,不畏强权,光明磊落。1941年“皖南事变”后,祖父严正指责蒋介石罔顾民族大义、同室操戈的行径。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三访特园,与祖父推心置腹地闭门长谈,在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取得诸多共识。祖父还认真实践了对毛主席的承诺,成功策动西南地方实力派联共反蒋。全面内战爆发后,蒋介石单方面决定召开国大,以此孤立共产党。当时民盟中青年党已被国民党收买,民社党也蠢蠢欲动,第三方面人士意见分歧,民盟面临严峻考验。祖父明辨是非,一锤定音,力挽狂澜,民盟作出了不参加“国大”的决定,保持了政治上的独立与纯洁,与共产党人共进退。可以说,在重大关节处,祖父领导民盟书写了多党合作的早期历史和重要篇章,并影响和带动国统区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和社会贤达接受中共的政治主张,因此被毛泽东主席誉为“老成谋国”的“天下之大老”。直到晚年,他还一再叮嘱民盟的同志、叮嘱家人,要学习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忘我精神、艰苦朴素的作风,跟着共产党走,共同建设新国家。
祖父的民主精神和高贵品格,来源于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长期熏陶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使他一生都信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准则。他出身贫寒,对旧中国民间的苦难感同身受,“人民痛苦极了”是他时常说的一句话。辛亥革命后,他先后担任川北宣慰使、嘉陵道尹和四川省长,他兴利除害,励精图治,为官廉洁,两袖清风,在任期间人民安居乐业,川北大治,深受人民爱戴,“川北圣人”“布衣省长”的美誉流传至今。他一生致力于用教育改造社会,举凡大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他都躬行实践,颇有建树,是个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他主张思想自由、学术研究自由,在国立成都大学校长任上,他首先采取民主办学的方针,“打开夔门,欢迎中外人士来川讲学”,为地处闭塞落后的四川大学一跃成为西南第一学府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以“四勉一戒”教育学子和家人——“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他当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还要求夫人自己做家务劳动,而把政府分配的保姆退了回去。周总理特批给几位党外知名人士的每月200元津贴,祖父直到临终分文不取,一袭布衣长衫陪伴着他,从家乡的大山里一直走向天安门城楼上的开国大典。他的政治远见、道德情操、民主精神和民生思想,他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他做人的正直、坦荡、无私,做官的清政、爱民、廉洁,等等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教育意义,不失为民盟和多党合作史上一笔厚重的精神和文化遗产,值得效法、继承、弘扬。
可以告慰祖父的是,一个半世纪以来无数志士仁人为之不懈奋斗的梦想正在中华大地成为现实,中华民族的复兴已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民主同盟的广大盟员将一如既往地继承您的遗志,初心不改,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历史贡献。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张澜先生的后人,向出席座谈会的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四川省的各位领导,向盟内外的各界朋友表示由衷的感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