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6-18]
文章来源:民盟泸州市委
作者:石钰梅

     四月后天气渐暖,骄阳炙热直逼人们露胳膊露腿。然不时狂风袭来,冰雹满地摧花折柳。而五月初的端午恰好就是分水岭,过了端午彻底迎来烈日曝晒,民间也盛行“送端阳”一说。  

 在端午这一天,久别的女儿女婿回娘家团聚。对于未成婚的准女婿定要包好皮蛋、鸭蛋、粽子,左手提两瓶高粱好酒,右手拎两只活鸭子,浩浩荡荡的往丈人家奔去。一路上狗儿飞叫,孩儿追跑,大嫂子的调笑声,好不壮观。因此这一天在我们民间也叫“岳母节”。

关于端午的由来,史书记载是因屈原的逝去。至于怎么把端午扯到岳母上,就没有人能说出一二。然富有创造性的劳动人民就这样固执的坚持,一年又一年忙得不亦乐乎。

记忆中端午节最热闹的光景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后,农村的生活条件日益好转,女婿们也开始讲究起来。端午时距女儿春节回娘家已经小半年,对父母甚是想念。此时也算得农闲,春耕忙过。水稻半尺来高,还未出穗。玉米涨满白子,也还戴着青须。放眼望去满山的青绿,只有自家门前的桃儿李儿披红挂彩。小媳妇早早盘算起来,自家喂养的鸡鸭生下的蛋,已请人包了盐蛋和松花皮蛋。临行还要逮两只活鸭子一起送过去。娘家人则早已经煮好了粽子、腊肉,甚至点好了豆花等着。一家人有说有笑,有好酒有家常,连天上的太阳都嫉妒了。

然到本世纪初,端午节的劲头有所减少,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成了主要出路,四川娃儿到广东浙江一带居多,来回一趟得两三天的汽车路程。往往是春节回家了,端午就不回去了,路上时间耽搁,工厂里赶货要紧,找工头预支两月的工钱,给家里寄个千儿八百的。节前的邮政银行,农村信用社柜台是最忙的,逢场天一大早排好了长队,等着取钱。九点开门营业后,老人们陆续拿着钱走出来,把大头的用布包好揣在裤袋里,剩下的用手指头蘸着口水再仔细清点。红耗儿一张有一张的用处,这张用来割猪肉,那张用来给孙子买双凉鞋,孙子的脚一年一长,去年的穿不上了,今年剪了后带做拖鞋。

再后来老家的高速公路修好了,还有高铁、轻轨,就是飞机也不贵,自己开车回趟家也是件容易的事。端午节又热闹起来了!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新一代往往是两个年轻人四个老人,平时也是两边住,就没分什么娘家婆家了。节气到了,提前约两家老人一起下馆子吃顿团圆饭 。有遇到工作忙的,微信红包转账。超市里的菜都是净菜,连调料都拌好了。鸭头是鸭头,鸭脚是鸭脚,别说买活鸭子,就是全鸭子也不好买。但女婿、准女婿们总是在红包里备注:妈,您买两只鸭子过端阳哈!

端阳永远都是牵扯家人的一根线,哪怕粽子从白粽到绿豆粽、红豆粽、蛋黄粽、火腿粽,粽的形式千变万化,粽里的米香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