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1-21]
文章来源:盟省委 宣传处
作者:吴正德
 

学习先辈精神  弘扬优良传统

做一名不负时代的知识分子

 

吴正德

 

    张澜先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建者和领导者,新中国建国初期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张澜先生为了中国的独立自由和民主和平顽强奋斗了一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正如民盟中央前主席丁石孙所指出的那样:“自然规律的限制,使个人的物质生命是有限的。社会规律的作用,使一个人的文化生命可以久远。”①虽然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了,但他留给我们的思想和精神至今仍闪烁着理性的光芒,他的人格风范和博大胸襟至今仍是广大盟员心灵深处的丰碑。今天,民盟四川省委在这里召开纪念张澜先生诞辰135周年座谈会,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对这位历史伟人的深切怀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带动我省各级盟组织和广大盟员认真学习张澜先生的思想和品格,用前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推动四川民盟政治交接的顺利完成。   

    前不久,96岁高龄的民盟盟员季羡林先生向家宝总理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更加重视人的内心和谐的重要观点。这个观点为什么一提出来就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感动了整个中国”②,并被写进了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文件?因为他关照到了人们内心世界最本质的需求和渴望,在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价值观念正发生着深刻变革的今天,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而严峻的问题。

    对于今天的知识分子而言,在大众价值取向的物质化、功利化倾向使传统价值观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的特定时代里,应保持怎样的内心和谐?怎样才能保持内心的和谐?从张澜先生身上,我们也许能够获得一些重要的启示。透过先生的言行和思想,我们不难看到,知识分子的内心和谐至少应该意味着知识丰富、思想深刻、精神高远、信念坚定。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修养和高远的人生境界。冯克熙先生曾经说过,“谈论知识分子,首先不是知识上的,而是人格上的;不是语言上的,而是操守上的……”③一个内心和谐的知识分子应是“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思想、有精神、无负社会、无负理性的人”。

    张澜先生正是这样一位人品高尚、内心和谐的知识分子楷模。

    1954年五一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对张澜先生说“表老啊!你好,你的德很好,你是与日俱进”。毫无疑问,先生的高尚品德,赢得了毛泽东同志的由衷称道,也赢得了我们长久的怀念。

    张澜先生的人品体现在为人的正直上。先生的座右铭是“四勉一戒”,即:“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张澜先生在四川顺庆府官立中学堂任教习兼教务长时,大简接待礼仪。知县到校视察,也仅在客厅备茶款待。随从护丁,一律不得进入校园,以保障校园的正常秩序。有所谓“饱学之士”,反对张澜先生的办学思想,当街贴出一副对联辱骂影射。学生中有激忿者,也七言八语凑成对联,粗语相讥,夜半贴在对方家门上。张澜先生得知后,正色教诲道:“评价人物,须当心安理达,恰如其分。虽视面言之,亦能折服。不可涉于刻薄谩骂。更不可堕于庸俗。”建国以后,张澜先生虽身居高位,也仍然保持了这样的人品。一次,当梁漱溟被毛泽东同志当面斥曰:“反动透顶,一贯反动”时,张澜先生是在场一人,他出于大局,神情庄默,未发一言。但他第二天就上书毛泽东,坦言“其言重矣,其论失公正矣”,体现了一位爱国民主人士应有的气度。

    张澜先生的人品还体现在为官的清廉上。主政四川期间,他为公益事业捐赠了大量资金,却家贫如故。夫人、母亲及一概亲人,仍在家乡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当时南充军阀石青阳曾派人乔装暗访其家,但见“环堵萧然,一屋空空,家人庵居素食,无可窃物。”听了暗访者的如实报告,石青阳叹曰“川北圣人之誉,名不虚传也。”他的布衣长衫从家乡四川穿到繁华的上海,穿到开国大典的天安门城楼上,就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后也一直穿着。担任国家领导人后,他始终拒绝接受特别津贴,两袖清风,一身清廉。

    张澜的高尚人品,既表现在生活上的细节里,更体现在政治上的大节中。张澜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极富民主精神的民主先驱。耀邦同志提到张澜先生时曾经这样评价说:“我感到这位先生有两条是值得佩服的,第一条,他有很高尚的精神,这就是他的顽强的民主精神、民主思想;第二条,他有一个很优良的气质,就是他有强烈的正义感。“首先,他有与时俱进的民主理念。在张澜看来“民主政治的意义,简单言之,就是主权在民的政治,也就是国由民治”④。先生坚信:“民主政治将成为世界各国政治形态的唯一极则”④。同时,他也有着对中国民主发展道路的理性思考和清醒认识。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些关键时刻,张澜先生总是以卓越的胆识把握历史,旗帜鲜明,态度坚定地站在革命和进步的一边,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他在重大关节处与共产党互通声气,加强合作,对形成有利之势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他心中,政党利益应无条件地服从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最大利益。

    张澜先生追求真理、刚直不阿、一身正气的优秀品质集中体现了我国知识分子的正义良知和社会责任。张澜先生和当时的大多数读书人一样,是一个深受中华传统文化洗涤和影响的知识分子。但他没有象许多旧知识分子那样始终将自己封闭于书斋,而是将自己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中,用知识分子特有的理性去审视和思考社会的痼疾,用知识分子的良知自觉承担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当时中国这个千疮百孔民不聊生的颓败国家。为了它的复兴与前途,无怨无悔。

    今天,时代的深刻变革使民主党派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肩负的历史使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逐步推进,尤其是中共中央两个“五号文件”贯彻的不断深入,为民主党派的作用发挥展现了更加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的履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一位民盟成员来说,靠什么对他人、对社会发生影响?靠什么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这里边,首先起作用的恐怕还是人格品德的因素。对于一个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而言,靠什么来凝聚成员?从哪里寻找支撑其与时俱进、更好地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那就是从民盟前辈身上承传下来的知识分子的正义良知和社会责任。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许多象张澜先生一样的民盟前辈的学习风范、良知操守、人格魅力以及由之形成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在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民盟独特的优良传统。这种优良传统体现在盟员前辈的高尚人品之中,来源于我国知识分子的正义良知和社会责任,是民盟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将其继承下来,并发扬广大,是决定今天的民盟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更大影响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今天的每一位盟员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在张澜先生诞辰135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表达对这位民盟前辈的纪念和缅怀,最重要的就是要从张澜先生留给我们的思想和精神中领悟到最本质的东西,树立起人品道德和政治素养的时代标高。自觉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努力做一个品格高尚、内心和谐的人,做一个有良知、有理性、不负时代的知识分子。

    今天,民盟四川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圆满闭幕,标志着四川民盟及其地方组织换届任务的全面完成。随着大量的年轻同志走上各级盟组织的领导岗位,政治交接将成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这既是老一辈盟的领导人所坚持的政治路线和政治责任的继承,也是老一辈盟员的道德标准和优良传统的传递,对于四川民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切实提高参政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最近,中共中央统战部在广西召开了“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现场会,刘延东同志作了关于建议民主党派开展以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的批示。盟省委将按照民盟中央的工作安排和省委统战部的具体建议,带领各级盟组织扎实开展以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并将把对张澜等老一辈盟员思想作风的学习研究,作为我省各级盟组织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

    张澜先生一生跨越了几个时代,他的生平与思想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研究。四川作为张澜先生的故乡和长时间工作、从事社会活动的地方,有不少对张澜先生的研究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先后推出过《张澜文集》、《张澜纪念文集》等重要文献。为了更好地继承弘扬民盟先辈的光荣传统,推动各级盟组织以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活动”取得实质性成果,民盟省委决定从今年起有计划、有安排地推进对张澜先生的生平、思想和事业的深入研究,用前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为四川民盟在新时期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注:

    丁石孙《在纪念张澜先生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方然编著《民主的求索者——张澜》,群言出版社20053月版).

    季羡林先生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

    冯克熙《耄耋感言》(刘明华著《风雨兼程冯克熙》).

    张澜1943918所著《中国需要真正的民主政治》(《张澜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原载于《四川民盟》200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