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4-10]
文章来源:
作者:彭卫民、周万明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彭卫民、周万明


     【摘要】高职院校近几年发展很快,已占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强调体系构建和内涵提升、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的当下,高职院校如何加强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能力,为社会培育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数以万亿计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真正使高职教育深入人心、赢得人心?本文试从“三素质三能力”与“三涵养三提高”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能力;提高。


   一、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以“收费、走读、不包分配”为特点区别于普通高校。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目前高职教育已与普通高等教育二分天下了,可谓发展喜人,成绩骄人,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大贡献。根据教育部2012年4月公布的全国高校名单一共是2138所,其中高职院校1215所;形成了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但由于历史与现实种种原因,我国的职业教育相比较普通高等教育和欧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中,职业教育的师资薄弱是最为显而易见的。地球人都知道,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数是从中等职业学校合并、升格而来,部分教学人员是以前的中等职业教师,普遍存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科研水平等方面相对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的现象。尤其是在强调理实一体、校厂互动、产学研三元的现代职教模式下,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勉为其难,理论教学囫囵吞枣,实践指导浅尝辄止,很难深入,很难深刻。为改变师资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强化科研能力,学院从普通高校引进了一些教师(不乏研究生),然对一线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缺乏了解和教学经验也不足,他们短期内仍然难挑大梁。
         二、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素质与能力要求分析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这表明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师的一般素质,更要具备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即“三素质三能力”。
   1、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第五十二条)。职业教育更是如此,教师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目前高职教师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2、宏博宽广的理论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现代高新技术),政治学科知识(“毛邓三”、科学发展观),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等。
   3、扎实精深的专业素质。要求教师专业知识扎实精深,在“理论够用”思想指导下,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精准教学、高效教学。           

         4、精准过硬的实践指导能力。职业教育在本质上是就业教育、动手教育。因此,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出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知识工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国梦,是当代职业教育使命所在。要求学生一专多能,教师必须先行具备学科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指导能力、实践与实训教学能力。
   5、丰富坚实的教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所有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由于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定位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紧密地依靠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道路。因此,教师的科研能力,既是一种理论创新能力,又是一种指导实践能力,决定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与水平。
   6、开阔活跃的创新发明能力。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所培养的学生不只是对现有知识、技术和方法的运用,还应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上进行创新创造发明,正如“加入爱迪生生活在今天他会怎么样”命题,给我们的高职教育、高职教师提出了新课题。所以,把握高职教育是创新教育、高职教师是创新型教师,从战略高度认识我国高职教育的巨大意义和作用。      三、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素质与能力提高分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五条)。根据上述国家职业教育法要求,结合我院这几年对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实际以及《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涵养三提高”来涵养提高我国高职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1、师德涵养。关于师德,古今中外多有论述:王安石“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苏霍姆林斯基“教师不应当只限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还要教育学生,这是教师的神圣职责”;胡锦涛“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这告诉我们,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最重要最关键最根本的素质,高职院校应把师德建设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位。
   一是建立师德建设制度。师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体现于教育教学与管理诸方面。学校要把《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条文结合学院实际具体化细化,制定出一套与教师评优、晋级挂钩的目标考核实施细则,从而督促、激励广大教师提高师德水平。
     二是制订师德建设规划。学校要把师德建设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抓,不能只停留在制度层面、开会讲话层面,而流于形式;要把师德建设要纳入目标管理,作为中青年教师培养、新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让教师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认清自己的社会坐标,增强师德的自我约束意识和修养提升意识;要根据学院整体教师培养发展规划,在制定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规划时,还要制订出每个教师年阶段计划,有要求,有目标,有措施,促进教师修身立德的自觉性和常态化。
         三是增强师德建设的成就感归属感。要让教师明白学院的中心工作是教书育人,让每位教师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用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做学生学习上的导师、人生上的的良师、生活上的益师,在学生的成长成才、就业成业中感受到师德建设巨大成就感归属感。    
   四是建立严格的师德考评体系。学校要组织专门力量研究设计高职高专教师的整体形象,建立一套科学的师德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对教师的师德水平进行有效评估,纳入年终目标考核绩效考核之中。
         2、理论涵养。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尤其是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专业之间相互渗透,学科之间相互联系,要求教师博学广识、博专结合。
   一是加强文史哲美知识学习。相较专业,高职教师的科学文化理论素养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表现为:知识结构单一,文史哲美知识欠缺,人文知识贫乏,科学文化素质偏差。只有多开展教师读书活动,进行专业拓展和学科纵深发展,形成终生学习、勤于反思、不断总结提高的良好习惯,才能优化知识结构,才能学高为师。
   二是利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相长自己。如开设人文教育专题讲座、师生联谊会、主题班会、党团组织活动、经验交流会等,在给学生的讲授中,我们教师自己也得到精神上的洗礼,人文上的熏陶。
   三是深入钻研教育理论。吕叔湘先生说,教育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高职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和水平,养成具有国际视野和先进职业性的现代教育观。  
         3、专业涵养。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要求教师必须有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专业理论。
   一是“内培外训”。一方面学校组织开展师培师训,以满足学校专业设置和自身发展需要;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期到企业或其他高校学习和培训,从而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
    二是学历提升。2011年7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其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一节提到:“要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究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各项工作,提高本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特色的需要。”
   三是教学过程监督。建立院、系、生三级督导制,领导听评课制,师生评教制,全方位规范教学、反映教学,从而提升教师个人专业品质和育人质量。
   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将学历、职称、科研、考评以“积分”的形式纳入收入分配方案,实现优质优酬、高质高酬,从而激发调动教师的教书育人积极性,主动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4、实践指导能力提高。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民生教育;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是手脑并用、学做结合、理实一体。
   一是要构建崭新的教学观、课程观、教学模式观。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设计课程体系,基于职业活动的教学过程设计与职业能力分析划分出相应的知识、素养、能力单元模块, 由“学科体系”向“行动体系”转变,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突出技能,强调动手能力和专业要求,做到教、学、用一致。
   二是通过校企合作平台,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能迅速掌握本行业最先进设备的操作技术、并随时将其渗透到教学中去的能力。让教师深入到企业,充分掌握、熟悉岗位流程,以便教学中用活生生的生产实践案例充实课堂。
   三是制定激励与奖惩机制,鼓励教师多取职业资格证书。学校要制定规章制度,要求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如要求教师必须取得工程实践合格证,否则不能晋升职称;教师必须完成现场实习任务,否则待遇降低等。其次,要制定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如“双师型”教师每月发“双师”津贴,课酬适当提高,休学术假,派出学习进修等。
   5、教科研能力提高。我们知道,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四大功能。清华大学现任校长顾秉林说:“教师的科研活动要与教学紧密结合,同时吸引学生参与到科研课题中来,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培养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水平,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既是学院软实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更是教师水平与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 
   一是制度支持与经费保障。高职教师的教学工作已经繁重了,还要挤出时间搞教科研,很多教师难免心有而力不足了。所以,学院要在制度上进行支持、经费上进行保障,从而鼓励、保障教师教科研有动力,如划拨专款用于教科研的考核与奖励,把教科研纳入年终考核,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条件等。
   二是学术活动交流。学院要尽可能的安排教师参与省内外、国内外的学术活动,在与知名大学知名大师、专家的的学术交流中,开阔教师们的国内国际眼光,感受了解前沿、最新学术成就和发展动态,并从中感悟到学到他们的科研方法、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
   三是建设学科梯队。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打造学科梯队、专业团队,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保证教师整体学术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不断提高的有效方法。榜样示范的作用是惊人的。努力锻造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等,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他们的引领示范,带动整个教学团队教科研水平升级提档。
   6、创新发明能力提高。前面提到,产学研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特点,高职教育是创新教育,高职教师是创新型教师。
   一是教学理念的创新。格鲁吉亚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合作教育学派代表人物阿莫纳什维利说:“如果我们要认真进行教学改革,那就必须从改造教师本身的心理开始,如果教师本身的内心世界依旧不变,即不改变自己的学生观,那么甚至一再提高教师工资,他还是会改头换面地使任何一种新的教科书去适应自己的旧观念的。”可见,观念、意识之于人、之于教师的重要性。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旨归,因此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只有教师树立起了创新理念,才可能在日常的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职业岗位任务目标,分别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力,使课堂充满活力张力。
   三是在指导、解决问题中培养创新能力。由于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教学过程是工学结合,教学内容是理实一体,这给了老师在做中教、在做中学从而大胆探索创新的广阔平台与机会。其实,高职教育较之普通高等教育,在创新创造发明方面更能施展拳脚,多出创造发明成果。


【参考资料】
(1)《师资建设》;
(2)《江苏教育》;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4)《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
(5)董艳海、加鹏飞《浅议高职教师素质能力提高的方法与途径》;
(6)陈年友、胡亚军《高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8)李建忠《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