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6-04]
文章来源:研究室
作者:艾尚林

1941年1月,在民族危机空前严峻的时刻,蒋介石悍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使国共两党关系面临破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危机四伏,重开内战一触即发。国民党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国共两党以外的一些主张抗日的政党和民主人士进一步认识到,国民党“不足以肩负救亡重任”,“非加强中间派的组织,无由争取民主团结”。他们迫切希望联合起来,为坚持团结民主抗日而斗争。1941年3月19日,一些主张抗日的政团和民主人士在重庆上清寺特园秘密集会,以部分国民参政员于1939年11月成立的“统一建国同志会”为基础,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公推黄炎培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同年10月,黄炎培辞去主席职务后,又推举张澜担任主席。1942年,沈钧儒领导的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至此,民盟遂有“三党三派”之称(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协会及社会贤达、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更名为“中国民主同盟”,由团体会员制改为个人参加。1944年11月,民盟四川省支部成立后,绵阳便开始有了民盟的活动。其成员主要在内迁到三台的国立东北大学,比较有名的盟员有叶丁易、郭辛白,但当时绵阳地区没有建立盟的组织。

19471011日,三台川北农工学院民盟直属小组建立,由崔宗复、姜开科负责,在师生中开展盟的活动,先后发展盟员敬季超(后曾任民盟中央组织部长)、王棣之、谭卫根、谭善卿、蒋天柱、王志元、谭荣茂、杨仑等四十余人,绵阳境内开始有盟的组织。1947年10月,民盟被国民党反对派宣布为“非法团体”,强迫解散,盟的各级组织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四川民盟各级组织坚决贯彻盟中央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决定,宣布同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在此时期,绵阳地区盟组织在民盟四川省委的领导下,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配合解放战争,准备迎接解放。盟省委派李伯达(解放后曾任中共绵阳市委党校副校长)、武叔修等同志与地下党密切合作,在绵阳、三台、中江、遂宁等地开展地下活动,准备武装斗争,迎接解放大军进川。“绵阳地区当时以三台为基地,联系中江、遂宁,绵阳是前哨,是联络点。”(引自盟省委原常务副主委吴汉家同志在绵阳民盟市委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949年12月21日,绵阳城解放。1949年12月30日,三台解放。1950年3月19日,召开第一届三台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盟员王棣之、谭善卿当选为副主席。1950年10月7日,川西区人民行政公署绵阳区专员公署成立,盟员韩文畦任副专员。1952年7月,王棣之开始任三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53年秋,民盟四川省支部临时工作委员会批准成立民盟绵阳小组,有盟员9人,由冯明先任组长。1955年改由董玉清(时任绵阳专区教育局副局长)任组长,1957年,由于“反右”的扩大化,韩文畦、董玉清等先后被错化为“右派”,改由周宇澄任组长。195810月遂宁专区与绵阳专区合并,绵阳师专与遂宁农工学院合并,在绵阳建立绵阳大学。随后,颜绍智、蒋海宁、张岳恺等10余位盟员组织关系转入绵阳。绵阳大学的盟员经民盟四川省委同意成立互助组,互助组隶属于民盟绵阳小组。1959年由廖先贵任组长,颜绍智为副组长。1959年绵阳大学更名为绵阳专科学校,迁往遂宁,民盟绵阳大学互助组即不复存在。 “文化大革命期间,绵阳民盟组织名存实亡。

1975年四川建材学院由重庆迁至绵阳,盟员曾至34人(不含三台)。1980129日,民盟绵阳市委(县级)经民盟四川省委批准成立。稍后,选举产生了由颜绍智任主任委员的第一届民盟绵阳市(县级市)委员会,辜忠正、廖先贵为副主委,张开吉调任盟市委机关任专职办公室主任,至此,盟市委第一次有了专职工作人员。本届委员会成立后,主要工作抓了组织发展、社会力量办学。基层组织由原来的机关支部发展到了包括机关支部、建材学院支部、农专支部、建材学校支部、中教支部、川剧团支部等六个支部,盟员人数由恢复组织时期的30余人发展到了120余人。同时,盟市委根据中共十二大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要求,针对“文革”十年造成人才青黄不接,而社会主义建设又急需大批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才的现实,利用盟内智力密集的优势,组织盟内专家学者开展社会力量办学,为“文革”中一大批耽误了学业的有志青年提供了再学习的机会。其中不少学生成为了各条战线的精英和骨干。

198528日,国务院以国发(1985)20号文件批准撤销绵阳地区,成立绵阳、德阳、广元、遂宁四个地级市。盟市委主委颜绍智当选为绵阳市第一届政协副主席,四川建材学院支部主委邹致远当选为第一届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同年,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民盟四川省委以川盟组(1985)第307号文件决定在民盟绵阳市委(县级)和三台县委的基础上成立中国民主同盟绵阳市委员会(地级),民盟三台县委的建制不变,隶属于民盟绵阳市委。

1985年7月,正式成立了民盟绵阳市委筹备组,由颜绍智等七人为筹备组成员。筹备组成立后,一方面积极着手代表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先后邀请了潘大逵、康振黄、刘诗白、王世浚、蒋书楠、王德中、赵敏光等一大批盟内知名学者来绵讲学,听众多达5000余人,受到了很好的效果。盟市委筹备组颜绍智、唐万超等也先后深入旺苍、三台、盐亭等地开展生态农业和中国近代史专题讲座。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筹备组请盟省委协助,邀请了成渝两地13位盟内表演艺术家来绵向各大中专院校作慰问演出,历时六天,观众万余人,受到了我市党政领导和广大师生的高度赞扬。

经过精心筹备,1987年初,筹备组完成了民盟绵阳市委的筹备工作。

1987616日至18日,民盟绵阳市委召开第二次盟员代表大会,时任盟省委主委潘大逵、常务副主委吴汉家莅会指导。会议选举产生了以邹致远任主委,胥正元、唐万超、徐光裕为副主委的新一届委员会。颜绍智、阳西垣、蒋一新、辜忠正、张开吉等五人为顾问。副主委徐光裕于1990年3月当选为绵阳市第二届政协副主席,主委邹致远当选为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常委。本届委员会在继续做好组织发展、社会力量办学、参政议政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社会服务的领域,组织盟内专家张美年、袁代斌、张朝品、李生荣、谭汉荣等盟内专家积极参与“盟遂合作”。1990年5月,有关专家受到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盟中央常务副主席的钱伟长在视察“盟遂合作”时的亲切接见。邀请盟内专家刘诗白、王世浚等专程来绵讲学。尤其是社会力量办学成绩蜚然。1987年“绵阳振华学校”正式挂牌,办学层次包含职工文化补习、高考补习、电大、函授本科、函授大专、职业中专等,在读人数达到2000余人。1991年,民盟绵阳振华学校被中共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授予“为四化服务先进集体”称号。此外,盟市委还于1988年初创办了《绵阳盟讯》,由艾尚林任主编。在1989年的“6.4”风波中,盟市委一班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旗帜鲜明的反对动乱。1991年3月19日,民盟绵阳市委举行中国民主同盟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时任中共绵阳市委书记周裕德、副书记曾子军、杨海清等绵阳四大班子领导出席了庆祝大会,中共绵阳市委副书记杨海清代表中共绵阳市委作了重要讲话。在盟的组织建设方面,撤销了原中教支部,建立了南山中学支部、绵阳中学支部、绵阳一中支部,加之川剧团支部、歌舞团支部、208支部、农科所支部、丰谷中学支部、江油支部、普明中学直属小组,盟员人数达到300余人。

1992822日至23日,民盟绵阳市委召开第三次盟员代表大会,时任盟省委常务副主委刘诗白莅会指导。会议选举产生了以刘道帜为主委,唐万超、张肇楠、刘彰明为副主委,艾尚林为秘书长的新一届盟市委领导班子。本届委员会在加强盟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第一次配齐了盟市委驻会领导。张肇楠同志换届后由四川建材学院调任盟市委任驻会副主委。1994年7月,艾尚林同志调入盟市委机关任专职秘书长。1996年8月中调,艾尚林同志任副主委兼秘书长。二是规范了机关管理,健全了机关规章制度和档案文书管理,使盟市委的档案文书和规章制度实现了从无到有。三是积极探索盟的思想建设的新形式。先后在绵阳农专、绵阳农科所、绵阳中学召开基层组织党盟合作经验交流会,召开了爱国主义教育现场会。盟市委重视新盟员培训,共培训新盟员100多人次,从而增强了新盟员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自觉性。四充分发挥民盟界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作用,积极建言献策。在政协会上提出的《实行农业分区指导的建议》、《建立绵阳市教育科研资助金的提案》、《关于城区道口建立具有绵阳特色的城市雕塑的建议》、《应当尽快管管夜半歌声的建议》、《狠刹公车私用的建议》、《增播中央教育节目的建议》、《关于建立“见义勇为”奖励基金的提案》等都受到了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五是在开展定点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民盟三台县委在1991年7月与琴泉区公所签订了《关于开展科技合作、促进全区经济发展协议书》,1994年1月又与灵兴镇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书》。连续多年,他们在盟市委的支持下,组织盟内专家对这些区镇的粮食、畜牧、蚕桑、水果、林业及教育卫生等方面按专业定位长期或不定期进行专题研究,并以提供项目、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式进行服务,先后在这些乡镇推广“猪低精量输精技术”、“生猪三元杂交技术”、“秸秆氨化技术”、“万亩麦冬化学除草技术”“小家禽病统防统治技术”等先进技术,帮助引进“七”字号“八”字号塔桑、南江黄羊、伊莎鸡等优良品种,开发灵兴农民公园等。由于三台民盟定点合作成效突出,探索出了一条民主党派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新路径,中共绵阳市委统战部于1994年6月特召集各县区统战部长和市级各民主党派主副委在三台召开了“绵阳市统一战线为经济建设服务现场会”,推广民盟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做法和经验。六是一大批盟员立足本职、服务社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主委刘道帜所主持的“丘区农业技术综合开发”粮食项目于1992年10月获绵阳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其科研课题在1993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星火计划一等奖”。刘道帜、李生荣、张美年等被获得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刘远光等被授予“绵阳市拔尖人才”的光荣称号,喻海燕荣获“中国第十一届戏剧梅花奖”,熊茂萱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顾大任获曾宪梓教育奖励基金,宋国光、邓宗奇、麦文明、杜家栋、丁世振等荣获“四川省特级教师”称号,彭燕飞、马薇荣获“四川省十佳歌手”称号。1995年教师节,盟市委为彭燕飞举行了“彭燕飞专场音乐会”。七是组织建设以“保证质量、稳步发展、健全组织、调整结构”为指导思想,组织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先后将绵阳农专支部、四川建材学院支部升格、更名为绵阳经专总支、西工院总支,规范了基层组织的换届工作程序,统一了基层组织的换届时间。盟员人数也有较大增加,盟员总数达491 人,其中,担任省政协委员3人,省人大代表2人,市政协委员22人(副主席1人,常委6人),市人大代表5人(常委1人),县市区政协委员30人(副主席1人,常委13人),县市区人大代表7人(副主任1人,常委2人)。

1997312日至13日,民盟绵阳市委召开第四次盟员代表大会,时任盟省委驻会副主委汪义诚莅会指导。会议选举刘道帜任主任委员,艾尚林、何平、魏顺泽任副主委,周尚文任秘书长。这次换届,领导班子年龄结构趋向合理,为进一步实现新老交替奠定了基础。本届委员会在积极探索加强盟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参政议政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在思想建设上,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座谈会、形势报告会、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理论研讨会及新盟员培训会等,坚持对盟员进行党盟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教育,坚持对盟员进行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教育、形势、政策和任务教育。在组织建设上,盟市委坚持坚持“三为主”的方针,坚持正确处理质量和数量、发展与巩固、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积极稳步地推进组织建设。先后发展盟员72人,其中博士3人。建立了东辰中学支部、实验高中支部,普明中学支部,将江油支部升格为江油总支。盟员人数达到555人,其中,担任省人大代表2人,省政协委员4人(常委1人),市人大代表7人(常委1人),市政协委员22人(副主席1人,常委3人),县政协委员30人(副主席1人,常委11人)。在参政议政方面,盟市委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突出工作重点,深入调研,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盟市委在“两会”期间提交大会书面发言材料6篇、集体提案15件,其中10件被评委优秀提案。盟市委还组织盟内专家,深入政府部门、企业、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15篇调研报告,《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建议》、《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的研究与思考》、《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建议》、《四川民间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进一步做好下岗职工就业工作的意见》、《调整教育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等均得到中共绵阳市委及相关部门的采纳和好评。在社会服务方面,盟市委与涪城区磨家镇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送科技、文化、教育、医疗下乡。三台盟县委与建平镇、乐安镇先后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培训、提供信息、引进项目、争取资金等积极为农民增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同时一些基层组织也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如西科大总支组织盟员帮扶平武县徐塘镇,先后捐款4000余元、图书300余册,组织西科大中小学生与徐塘镇小学学生建立“手拉手”关系。江油总支组织优秀盟员教师深入贫困山区学校讲授优质示范课。特别是在1998年抗洪救灾中,在盟市委的号召下,我市盟员积极为灾区捐款,先后达6万余元。此外,一批盟员在本职工作中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江油盟员羊伟明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三台盟员党元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杨洪英获“四川省巾帼建功先进标兵”称号,文艺支部盟员喻海燕获国务院特殊津贴,马薇获“全国第八届青年歌手大赛专业组通俗唱法”银屏奖、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铜奖,王紫娟获“四川省川剧旦角比赛”一等奖,彭燕飞获“全国民族歌手精英赛”银奖,农科所支部何平、罗传浩等参与研发的“绵阳26号”小麦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绵阳市科技进步特等奖,李生荣主持研发的“绵阳23、24号小麦”获绵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李生荣获得2000年“四川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01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刘官明获1999年绵阳市劳动模范称号,西科大盟员曾绪在民盟成立60周年之际被民盟中央表彰为先进个人。在中共绵阳市委的关怀下,民盟市委机关的办公条件在本届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市人民政府投入巨资,为市级民主党派修建了办公大楼。1999年9月,盟市委搬进了新建的办公楼。

20011024日至25日,民盟绵阳市委召开第五次盟员代表大会,盟省委秘书长周学良莅会指导。会议选举艾尚林担任主任委员,何平、魏顺泽、董黎明、喻海燕为副主任委员,任命李清锐为秘书长。这次会议初步实现了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接。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仅44岁。本届委员会按照“以搞好政治交接为主线,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努力把自身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要求,扎实有效地推进了盟组织的各项工作,在履新参政党职能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本届委员会最大的亮点是参政议政,最为老百姓称道的是关注民生,最富有成效的是自身建设。在参政议政上,我们先后向中央和省市报送信息和调研报告198件,有30余篇信息和调研报告被中央和省上采纳。《关于加快司法鉴定立法步伐、改变司法鉴定无序状态的建议》、《关于继续推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民警察法的建议》、《关于政府让农民掏钱看电影的作法应作调整的建议》等先后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所采用。其中《关于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建议》引起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重视,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梅颖亲自率领国家有关部委来绵做专题调研,使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关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落实情况及对策》的调研报告得到时任省委书记的张学忠和副书记蒋巨峰的重视和批示。《关于精心组织、加强规划,切实做好基层司法所“立户列编”工作的建议》、《尽快建立我省“两劳”解教人员劳动培训基地的建议》在《四川司法行政简报》上全文刊登。《关于市政工程应民主决策、透明决策、公正决策的建议》等5件提案被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关于切实发展数字电视的建议》被市政协作为五届一次全会的1号提案进行现场办理。在参政议政中,民盟市委还特别注意关注民生。《关于政府让农民掏钱看电影的作法应做调整的建议》被全国政协《政协信息专报》刊用,上报中央政治局并得到采用惠及广大农村和农民。2002年,艾尚林主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向中共绵阳市委报送的《安昌河防洪工程建设征地中“农转非”的遗留问题应引起重视》、《平武县平南乡人畜饮水困难的情况反映》信息引起了市委的高度重视,经过民盟市委的多方奔走和协调,使这两个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老百姓为民盟市委送来了“关注民生、情系百姓”的锦旗。本届委员会向市政协全会报送的提案《关于大力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建议》被市政协评为优秀集体提案,《关于调整农业结构,迎接WTO对绵阳农业的挑战》等5件提案被评为个人优秀提案。在自身建设上,按照“围绕一条主线(政治交接)、突出一个重点(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四个水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机关建设、领导班子建设)”的思路积极开展工作。在思想建设上,针对个别盟员思想认识上的一些偏颇,通过培训会、专题报告会、基层组织党盟合作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积极进行引导。在组织建设上,按照“理顺关系、完善机构、加强指导、注重质量”的思路,规范了组织发展工作,提升了盟员发展质量,推进了机关建设,增强了基层组织活力,壮大了盟务骨干队伍。新建了民盟师范学院总支、民盟实验高中支部、民盟东辰中学支部、民盟游仙支部和民盟机关总支。盟员总数达到了659人,其中,担任省人大代表1人,省政协委员3人,市人大代表8人(常委1人),市政协委员26人(副主席1人,常委4人),县人大代表7人(副主任1人,常委3人),县政协委员43人(副主席2人,常委11人)。在服务社会方面,盟市委与安县乐兴镇开展“定点合作”,组织盟内专家和有关部门,帮助该镇搞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协助建立养殖基地,培训农技人员,举办教育专题讲座,送文化、普法下乡。民盟三台县委积极开展“定项合作”,组织盟内专家到乡镇医院举办学术讲座,指导开展无公害水果示范基地建设,组织盟员为“扶贫攻坚”活动捐款。在机关建设上,把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机关的要求,在机关中开展了“三个一”(一件提案、一条信息、一篇读书心得)活动,开展了季度工作“回头看”活动和积极参加“民主党派机关争先创优”活动。机关配置了电脑、打印机、照相机等,办公条件进一步改善。2005年2月,盟市委开通了网站,为进一步加强盟内外的沟通和宣传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领导班子建设上,一是着力提高班子成员的“四种能力”,即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二是积极开展争创“四好班子”,即学习好、团结好、参政议政好和勤奋奉献好。三是完善民主集中制内容,坚持领导班子的工作报告制、述职制度和委员、基层支部主委对盟市委领导的民主测评制度。同时,在本届委员会期间,广大盟员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奋发进取,勤奋工作,在本职岗位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不少同志取得了显著成绩。据不完全统计,获各类奖励的有:先进工作者47名,模范教师37名,“三八”红旗手3名,科学技术类奖190项,社会科学类奖39项,文化艺术类奖18项,其他奖43项。在获奖者中,有获全国模范教师的钟真光,有获中国建设银行科技进步特等奖的昝春临,有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并获奖的谢长沙、王琼、李建民、张武德、杨斌,有获“2005全球100位华商品牌人物”称号的万伟,有获国家级社科类荣获金奖、全国文学大赛一等奖、被授予“中华精英人物”称号的向成国,有获省优秀骨干教师的岳必林、黄礼先,省“十佳”女教师的黄亚春,省特级教师的袁开尧,省优秀教师的何成善、陈家懋,有省教育厅表彰的优秀班主任羊伟明,省农作物育种攻关先进个人李生荣,我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袁代斌,二等奖获得者刘官明,我市“一会一节”先进个人喻海燕,有省政府三等奖一个、市政府社科成果两个一等奖获得者魏顺泽等。还有许多盟员获得了省级、市级和本单位的各种奖励和荣誉。

2006年9月8日至9日,民盟绵阳市委召开了第六次代表大会,民盟中央副主席、盟省委主委吴正德同志亲自莅会指导并代表民盟省委致贺词。本次代表大会领导班子全部继任。艾尚林继任主委,何平、董黎明、魏顺泽、喻海燕继任副主委,李清锐继任秘书长。委员会由原来的15名委员增加到19名。本次大会提出了“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代要求同步前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思想教育、理论建设上拓展新思路;在‘人才强盟’、队伍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在参政议政、履职尽责上创造新业绩。”的要求。代表大会后,本届委员会按照这次大会的要求,在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思想建设方面,始终以“深入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为主线,引导广大盟员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盟市委以纪念“五一”口号发表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0周年等重大活动为契机,通过举办纪念会、座谈会、征文比赛等途径,引导全市盟员深刻认识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聚焦盟内涌现的先进人物,组织撰写了一系列展现盟员风采的文章在《四川民盟》和绵阳民盟网页刊载,用先进典型引导广大盟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编纂了《绵阳民盟抗震救灾纪实》专辑,客观记录了绵阳民盟与中共和全市人民在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中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壮举,对广大盟员起到了激励和导向作用。在开展“学教活动”中,我们除重视利用学习会、座谈会、纪念会、培训会、读书征文等形式外,我们还重视通过节庆活动、外出考察、红色之旅等形式来深化“学教活动”。每年的“三八”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是我们盟市委高度重视的节庆活动。我们利用这些节庆开展文艺汇演、举办电影招待会、举行游园活动等,寓教于乐,教乐相融,既体现了盟组织的温暖,又凝聚了人心。同时我们还组织盟务骨干瞻仰张澜故居、凭吊成都十二桥烈士,用民盟老一辈领导的理想、信念来感染我们的盟员,用民盟先贤英烈的英雄壮举激励我们的盟员,从而增强广大盟员的自豪感、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我们还组织和动员全市盟员收看讴歌民盟先辈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民主之澜》、《黄炎培》和电影《建国大业》,召开心得交流会,组织撰写观后感,极大的激发了广大盟员的爱盟、爱党、爱国、爱民热情,深化了广大盟员对多党合作的认识。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民盟绵阳市委和各级盟组织、各条战线的盟员积极行动起来,响应党中央、国务院、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和中共绵阳市委的号召,按照民盟四川省委的要求,在绵阳市“5.12”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迅速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民盟老一辈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谱写了一曲与中共风雨同舟、肝胆相照、恪尽职守、关爱民生、勇于奉献的时代高歌。全市盟员缴纳特殊盟费人均100元,共计68500元,盟内捐款14450元,离休老盟员蒋城正个人还单独向灾区捐款8000元。机关总支副主委万伟同志,在地震中自身企业受到毁灭性打击、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的悲惨情况下,把300余名受灾员工、家属接到绵阳公司总部妥善安置,待余震缓解后,又组织员工将化肥、生产资料送往幸存的北川茶农手中。办公室主任魏东在家属小腿粉碎性骨折的关键时刻,仍然义无反顾地坚持在抗震救灾一线。师院总支主委王小林组织心理学专家在天府学院、东方双语学校、绵阳职业中学和自然天堂茶业公司开展心理干预达6000人次。艾尚林、万伟被民盟中央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魏东、王小林、范顺如三人被授予“四川省统一战线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范顺如、董黎明等6人被民盟四川省委授予“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郑金贵被授予“四川省旅游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民盟市委对民盟市委办公室、民盟三台县委等18名先进集体和王小林、徐洪波等44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此外,部分同志被授予“政协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和“绵阳市统战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民盟绵阳市委、民盟三台县委、江油总支和机关总支被民盟四川省委授予“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称号。在抗震救灾中,民盟中央和民盟省委对绵阳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吴正德主委在当晚即发来指示“向北川同志和绵阳盟员问候”,驻会副主委田继万亲自来绵慰问受灾盟员,秘书长姚其清多次亲临绵阳运送救灾物资。蒋树声主席在成都亲自听取主委艾尚林同志对绵阳受灾情况和绵阳盟员在抗争救灾中与中共党委共克时艰的情况汇报。盟中央副主席索丽声亲自来绵考察灾情。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亲自来绵出席河南省盟员特殊盟费建设的江油太平镇民盟龙门烛光小学的建设落成仪式。 在参政议政方面,从民盟四川省委报送信息采用情况反馈来看,2008年绵阳民盟报送的信息有9条被省以上部门采用,分别是:《农村非婚同居生育现象应引起重视》、《关于安排专项资金建设欠发达地区农村敬老院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培训的建议》、《关于石油天然气资源所在地税收解缴及产值核算办法的建议》、《关于建立村级债务化解方案的建议》、《不可小视灾区重建中不稳定事件的诱发因素》、《受损房屋补贴重建政策久未出台成为灾区人心不稳的一大因素》、《部分遇难和失踪家长情绪失控,反映强烈》、《建议建立城市综合执法机构》。组织建设上,共发展盟员92人,截止2010年6月底,全市共有盟员733人,其中,担任省人大代表1人,省政协委员2人(常委1人),市人大代表8人(常委1人),市政协委员26人(副主席1人,常委4人),县人大代表9人(副主任1人,常委4人),县政协委员45人(副主席2人,常委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