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9-02]
文章来源:民盟成都市委会
作者:民盟成都市委会

     大邑,地处川西平原古南方丝绸之路上,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夏、商、周时古蜀国故地,境内有中国道教发源地—鹤鸣山,有南传佛教第一站—雾中山,有赵云敕安葬之地—锦屏山,被世人誉为蜀之望县。深厚的文化历史在近现代爆发出革命的火花,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此建立村级政权,川康边游击纵队在此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殊死战斗,老一辈民盟先贤张志和、王安懋、徐达人、刘鸣皋、李惠明等在此与川西地下党战斗在一起、牺牲在一起,为大邑的解放作出重要贡献。

民盟大邑地方组织成立于194535日,至今度过了75年的战斗历程。中国民主同盟在大邑的75年,是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下成长、发展、壮大的75年;是党盟始终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75年;是党领导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代表人士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实现伟大中国梦·大邑篇75年。为了铭记民盟先贤在此留下岁月的印痕,以及那些闪亮的名字,民盟大邑县支部从第四届开始就一直孜孜不倦地走村串巷,发微搜隐,沿着民盟大邑支部创立初期的领导人王安懋、张旭东、廖子惺、蔡见知、樊仲宣、杨安荣、白开茂等在大邑留下来的足迹采访、记录,力争展现一代代民盟人为大邑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力争让那些闪亮的名字在历史的天空始终熠熠生辉,指引新时期民盟大邑县支部行稳致远。

《风雨同舟中国民主同盟在大邑》是在199712月支部成立50周年搜集成书的《中国民主同盟在大邑的五十年》基础上,又经近20年的挖掘整理终在20141月正式付印的。《风雨同舟中国民主同盟在大邑》成为新时代大邑的人文历史名片,这既是一份有温度的民盟历史资料,又是一本有深度的爱国主义教材。

秉承先贤,薪火相传

中国民主同盟大邑县支部成立75年,跨越多个时代。从中国革命、建设再到改革开放,一直到新时代再一次迎来多党合作的春天。可以这样说民盟大邑县支部的历史,是一部革命史、一部建设史、一部改革开放史,也是一部成都多党合作史。如歌的岁月已成为一个时代画卷,烛照了成都多党合作的风云光影。

在支部盟史搜集、整理、成书的过程中,支部创始人王安懋的光辉事迹越发清晰可见。

王安懋,民盟大邑组织创始人,四川省大邑县晋原镇人,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118日生,成都侦探学校毕业。曾任川军排、连、营长,1930年卸职经商。后在大邑任过户籍及人事督导员,征借实物监察委员,不动产评委员会副主任、税捐稽征处副处长、经收处主任、县银行经理等职。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旧的制度推翻了,中国向何处去?中国人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那个年代,中国社会战火频频、兵燹不断,内部战乱和外敌入侵循环发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时时刺激他思考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参过军、从过政、经过商,辗转反侧间,看透了世间风云,悟透了人世沧桑。他终于明白了,人生短暂,救国救民只争朝夕。

1944年,王安懋由张志和介绍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后被盟组织派回组建民盟大邑分部,于194535日,成立民盟大邑分部任主任委员。他又组建了以中小学教师为主的民盟分部外围组织斜江学会。学会编发《斜江导报》宣传革命思想,抨击时弊。

抗日战争后,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大邑民盟与川西地下党的亲密合作,1948年夏,中共地下党员萧汝霖和四川省民盟负责人张志和要王安懋筹建地下武装。他即以经商的积蓄和变卖田产的钱一次向苏场周晓岚购买轻机枪18挺,卡宾枪8支、手枪30支,步枪200支,为建立革命武装作准备。

王安懋拥有在绝境中创造奇迹,在困境中突出重围的能力。1948年秋,四川省主席王陵基为贯彻蒋介石的戡乱方针,命令各县成立民众自卫总队。1115日,自卫总队成立。总队长按规定由县长兼任,副总队长实际上握着大权。王安懋以此为契机,多方活动,在中共地下党人的支持和盟员的努力下,被选为自卫总队副总队长。总队下设3个中队。第三中队驻扎安仁镇,名为保护地方安靖,实际上是保护刘文彩弟兄家族。第一、二中队驻县城,中队长张旭东、廖子惺都是盟员。接着,自卫总队又设3个巡回组,3个组长都是盟员,其中杨仲同时是党员。

自卫总队成立后,中共地下党组织派党员张旭中以私人秘书为名,陈海涛以帮工为名,住在王安懋家中,作党、盟的联系工作,沟通信息。李德芳和杨仲也常和王安懋联系,中共地下党李安澜也不时到他家指导工作。

1949年初,县特委会秘书谭荣福率人到三岔乡中心国民学校逮捕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长李维嘉未果,将校长田载重、教务主任王俊华抓捕。王安懋获悉,即令守城门的自卫队士兵将被捕人员挡交总队部。田王二人获释。

同年秋,中共地下党组织在大邑领导开展二五减租。县长徐元勋要王安懋亲自率自卫总队前去清剿共产党,镇压减租运动。王安懋先派人秘密通知当地党组织,再慢慢地率队下乡,佯装清剿,用两天时间,未抓一个人就返回县城。这一行动保护了革命力量,却惹怒了反动派。中共地下党组织派领导成员李安澜到王安懋家,嘱咐他撤退。但王认为自己社会关系广、关系多,充其量说我清剿不力,撤职罢官。他找中队长张旭东、廖子惺商量要人不离枪,防止敌人狗急跳墙,要想尽办法掩护中共地下党员,必要时将队伍拉上山,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同志一起打游击。

县长徐元勋向省主席王陵基报告,要求派兵镇压革命力量。接着,四川省第四区邛大联防清剿指挥部成立,徐元勋任指挥官,率省保安部队等反动武装,于1024日起在元兴、三岔、王泗等地清剿。王安懋获悉,连夜派人通知中共地下党组织。中共地下党组织立即采取措施,把骨干撤走。此次清剿残暴地捕杀党员田载重、萧国珂、盟员刘鸣皋和农民30余人。徐元勋回县后,策划进一步的镇压行动,和王陵基共谋:拘捕王安懋,解除自卫总队第一、二中队的武装。1030日晨,以通知王安懋到政府开会为名,将王拘捕。又将一、二中队集中到公园坝,图谋解除一、二中队武装。在这一事件中,徐元勋被民众自卫总队二中队上士值星班长李万兴击毙。

徐元勋被打死后,反动派抄了王安懋的家,抢走了武器、文件和钱财,并以铁丝穿透其右手心押送邛崃县监狱。以鲜血为证,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民盟大邑分部自成立到1949年底,先后发展盟员98人。为了大邑的解放,以王安懋为代表的民盟先贤彰显了革命者的悍勇。194912月,邛崃解放,王安懋获释后,被送去成都,任民盟四川省委工商委员会主任、四川省参事室参事、四川省政协常委。

解放后,由于极左路线的执行,大邑民盟组织活动一度中断。但他初心不改,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制度,踏踏实实地工作。他常说一句话:在任何时候,眼睛都要看到目标,只有看到目标了,才不会偏离方向。也唯有这样,人的心胸才会宽广,气度才会洒脱!

厘清史实,凝聚共识

打倒四人帮拔乱反正后,王安懋同志年迈体衰,仍关心国家大事,为落实党的政策积极向有关部门提供情况。学习和思考,研究和谋划这个民族的前途,使得头发花白的他仍思维充满活跃,充满激情。在盟组织的生活会上,他教育全体盟员要学会向前看,向未来看。这样,盟的事业才会宽阔,才会深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大力恢复实事求是的作风。1979年以后,盟员遭受的冤假错案,先后得到平反昭雪。19794月,双流县委通知在双流任教的杨文乾改正错划右派的问题,19802月,盟省委通知,杨文乾的盟组织关系转到盟市委,接着又通知转入盟双流小组。19872月,因解放初工作外调而未办理登记的盟员陈煊德(县政协委员),重新办理入盟手续。19871228日,民盟市委因民主联军案而平反昭雪批准复盟的唐突(建筑工程师)。成为单联盟员。19883月,盟省委因民主联军案而平反昭雪为万世峨恢复盟籍,单联盟员,同年8月离休。1988年夏,一直保留盟籍的周国牺逝世。至此,盟员在大邑的只有3人:唐突、万世峨、陈煊德。

19881229日,民盟成都市委决定恢复民盟大邑小组。时有盟员3人:唐突、万世峨、陈煊德,唐突任组长。199294日,民盟大邑县支部再度成立后,时为民盟大邑第三届支部委员会。民盟大邑地方组织发展进入新时期。

中共大邑县委统战部认真贯彻《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即14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即5号文件)精神,着力帮助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民盟大邑县支部进行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民盟大邑县支部自觉接受中共大邑县委的领导,经常与统战部沟通信息,交流思想;统战部对民盟大邑支部的工作也非常关心和支持,及时予以指导,关系十分和谐融洽。在统战部的帮助下,民盟大邑县支部组织发展迅速,成员不断增加,服务社会工作获得了显著成效,从而使民盟大邑支部的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民盟大邑县支部致力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为履行参政党职能的第一要务。支部盟员选择关系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参政议政,每年的组织活动都进行1-2一人一议专题会,集思广益,以使参政时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有良策、言有新意。民盟大邑县支部每年都要组织盟员进行重大项目的社会调查,如对标准化学校教育工作的调查、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林权制度改革的调查、田园城市示范线的调查、旅游项目的调查、水环境治理的调查、保护名镇名村推动文化传承等等,都受到民盟成都市委,大邑县委统战部的高度重视。撰写的调研报告质量高,社会反响大。

为了厘清民盟大邑县支部75年的历史,支部从恢复成立那天开始,就开始认真收集整理盟史资料。199712月付印的《中国民主同盟在大邑的五十年》由盟员陈煊德主笔,支部全体盟员讨论初稿,后又由唐突、万世峨、李兆銮、陈煊德和在成都的大邑籍老盟员白开茂、支部委员吴海龙集体审阅。陈昌泰、向树仁等同志多次赴成都、都江堰市等调查核实增补,历时三载,六易其稿,终成其书。20141月,由支部老主委陈昌泰主笔,民盟第八届支部在前书的基础上,增补了参政议政经验交流、理论调研、盟员文选、盟员风采四个章节,完善了民盟组织建立和发展、人物传略两个章节。深入挖掘、研究大邑盟史,在盟史的挖掘、研究、宣传中引导盟员不忘初心,传承好民盟的优良传统,继续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接力争先,苍山滴翠

阅读民盟的历史,就如穿越时空与为国家独立民族振兴的知识分子群的精神对话。高长天主编的《民盟与延安(1941-2001)》中有这样一段话:旧政协会议期间,中共同民盟曾有君子协定,即对重大问题事先交换意见(见100页)。可以看出,民盟和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很深的历史友谊,而且在每个革命和社会变革时期,民盟都有坚定的立场和不屈的意志。那就是同中国共产党一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真正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而奋斗到底。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需要践行和实现的初心和使命。在今天看来,繁荣富强的承平盛世似乎来得容易,然而在历史的深处,正是无数的革命志士历经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付出万千生命与热血的代价换来的。

真诚的友谊,来自于目标一致,理念一致,行动一致。在民盟发展的历程之中,无时无刻不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每一件历史大事件,每一次时代大决策,也无不出现民盟的影子,这种深厚的友谊,常常体现在不同的历史文献和著作里。正如张澜先生说的一句话:正是因为毛主席,共产党始终指引民盟和人民站在一起,和中国共产党共同战斗建立了新中国。支部盟员徐达人、刘鸣皋、李惠明的流血牺牲,让民盟的同志和共产党的同志血都流在了一起。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给后来的人时时提供一种思考、一种动力、一种能量。党盟关系没有在波澜壮阔的时代风雨中动摇窒息,而是一如既往,永耀革命理想的激情燃烧。岁月逝去,生命逝去,但那些真实流淌的时光,永不磨灭。将来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会告诉世人,他们是个什么样的群体,他们从哪来,他们又作了什么样的贡献,作出什么样的牺牲。

历经70余年的积淀,民盟的历史博大精深。经几代民盟人收集整理,中国民主同盟在大邑建立发展历史线条清晰。从民盟成立以来,用浅显的表述语言,梳理了民盟先贤们无数政治智慧和文化精神,这一切都成为了这本盟史价值的最高典范。立盟为公,以天下为已任;正直正派、学有专长、甘于奉献;修德守身、淡泊名利、自尊自强精神彰显,民主是民盟最核心的精神,对民主政治的不懈追求是中国民主同盟精神的永恒底色。以及民盟和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光辉历程与现实实践,对于准确把握历史定位,明确时代责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整体素质,把民盟前辈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坚持好、完善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使民盟精神薪火相传。

面向未来,中国已经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各民主党派勾勒出共同的愿景。中国民主同盟在大邑的75年充分说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才能实现伟大中国梦。远山苍翠,红霞如血。这种血与火考验的肝胆相照的历史友谊,历久弥新。红日初生,晶亮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间,民盟先贤们从事的事业就将放出万亿豪芒,照亮了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