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24]
文章来源:民盟成都市委
作者:李谦、冯久梧、李志容

追溯民盟成都十四中支部历史得先简要回顾成都十四中学校历史。

成都十四中学校前身是蜀华中学。蜀华中学是由锦江公学瀛寰中学与储才中学合组而成立的,时间1932年。储才中学前身为清末四川高等学堂分设中学,为四川肇端开办;锦江公学(它的前身为清末成都孤儿院),1922年向育仁(传义,川军24军副军长)与夏之时(辛亥革命元老),推夏为首任校长。1932年向育仁继任校长,始与储才合并。1932年7月报中央教育部及四川省教育厅立案,由马德斋(毓智)任董事长,易建文(光谦)代理校长

马德斋乃成都西门“马家花园”主人,官至国民革命军45军副军长、川康绥靖公署中将参谋长,后参加起义,1953年在四川文史馆工作易建文成都大学政治系的首届毕业生,校学生会主席,又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成都学联主席,才华横溢,曾任四川省立第三中学校长。其时由张澜先生(字表方,中国民主同盟创建人,中国民主同盟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推荐校长也算是成都蜀华中学创始人之一,娶国立成都大学胡佩玖为妻胡佩玖是张澜先生的得意弟子,毕业于国立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才貌双全,曾做过女中校长

易建文1937年病故后,由向育仁担任校长。向育仁热心教育事业,他与董事长马德斋捐资偿还旧债,兴建校舍,扩大校园场地,同时健全董事会组织,聘请知名教师,增加教职工工资,整顿校风,改善办学条件,使得本来不怎么样的这所私立学校,在四川省第七届会考时,毕业生皆名列前茅,学校的知名度扶摇直上,慕名报者趋之若鹜,优秀毕业生远超一般私立中学。

1945年,赖高翔继周子龙后出任蜀华中学校长之职,一期则偿还债累,二期则减轻学子负担,三期则改善教员待遇。修葺校舍,兴建礼堂,学校旧貌焕然一新。教学则实行经济、操行、成绩三公开,言必行,行必果,校风为之巨变。蜀华中学教、学成绩颇异成为成都名校至鼎革将该校交付新政府时,已有学生二十四班千余人。1950年因与时分歧,赖高翔辞去成都蜀华中学校长职务著名思想家唐君毅称许高翔为人“足下之心行为,可为中国文化之代表。”

1952年11月14日,成都市中学开始以数字命名校名,这以后蜀华中学被命名为成都市第十四中学。20世纪70年代文革结束后,成都二十七中撤销并入成都十四中。2009年6月更名为石室联蜀华分校。2001年被正式命名为成都市首批市级重点学校,2016年秋成为集小学、初中一体的9年一贯制学校。这所百年老学校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位于琴台路径东侧,人民公园西侧,虽处闹市,却远离喧嚣。学校走出过革命先烈张露萍中国造纸专家中国书画纸制作元老谢崇恺美国普度大学博士庄卫平英国剑桥大学终生华人教授卢天健等知名人物。

蜀华中学诞生34年后的1956年,民盟成都十四中支部成立了。回顾支部这64年历史,和全国许多早期的盟组织一样,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可谓历经风雨坎坷,但任然砥砺前行成长发展至今。

支部成立之初的盟员名册已经查阅不到了。现在有档案可查的,当时较年轻的盟员有教语文的袁淑平老师,教美术的廖十成老师。据沈峥老师(民盟中央原主席沈钧儒的孙子,十四中高64届校友、原24中化学教师、民盟成都市委调研员。)提供的信息,20世纪50年代支部的盟员,很多都是有一定地位、知名度或有革命经历的知识分子,如吴逊时,是原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吴修平的弟弟;杜国玺,是学校教导主任,平时爱穿笔挺的条状西装;还有一位资深盟员,姓名已经无从考证,曾经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和杨伯凯(中共党员,民盟盟员,《华西日报》主笔,民盟中央委员兼四川省支部宣传部长,1949年12月在成都十二桥英勇就义)一起被国民党关押在成都监狱近一年时间,因他当时年轻,关押一段时间后就出狱了。20世纪80年代,该盟员曾找到沈峥,希望通过沈峥联系上杨洁(杨伯凯女儿,原中央电视台《西游记》导演,飞天奖获得者,1945年被父亲杨伯恺委托友人送到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成长长大。),想向她讲述当年他和杨伯凯在国民党监狱中的那段难忘经历。沈峥后来将所知情形写信给杨洁,但石沉大海。

民盟成都十四中支部仅成立一年就遇到全国开展的反右斗争,支部受到了极大冲击。盟员杜国玺、吴逊时、步君腾(语文教师,当年34岁)等学校的领导和骨干被错划为右派,蒙冤受屈,遭受不公正待遇。十四中支部成为“反右”的重灾区。按照当时的说法,十四中就是个右派大窝子,时任校长的邓克明,个性强,敢讲真话,被打成头号右派,在成都市委宣传部办公室编、1957年7月出版的《右派言论选辑》中,就曾提及邓克明。20世纪80年代后期, 费孝通先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来成都专门到十四中与之会面,但听说已去世叹息而归。在当时那种不正常的政治生活环境下,支部盟员没有一个退出组织,尽管平时话说得少了,但还有组织活动。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盟组织活动才被迫终止,组织不再存在。

1978年,中国迎来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春天。大约在1980年左右,支部恢复组织生活。据已故原主委廖十成老师回忆,时任民盟成都市委主委曹钟梁(华西大学医学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委员)、邓文质秘书长及其他副主委亲自来校祝贺,当时支部盟员非常兴奋、情绪高涨。支部盟员们看到了希望,得到了支持,感受到了上级组织的亲切关怀。

那时支部主委是老盟员廖十成老师。他带领支部盟员们在解放禁锢的思想、恢复组织生活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期盟员人数接近30人。其中很多骨干教师如教语文的张中銮、冯久梧、刘其富,教数学的陈汝文、革燕芳,教生物的陈爱芝及原成都市青羊区锦城小学校长付子钦(杜国玺夫人),深受学生喜爱。这在一个教职工总数才百十来人的学校可蔚为壮观。当时支部的组织生活,颇有与学校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分庭抗礼”的味道。不只是阵容的齐整,内容的丰富多彩,就连次序的井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气氛都令人刮目相看时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安守杰及后任书记吴德浦都对支部评价极高,说学校民盟支部活动有特色、形式多样,有影响力,比学校党支部活动还搞得好。

廖十成老师卸任后是夏文明老师担任支部主委工作。夏文明老师毕业于华东师大,曾担任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夏老师生性老实、性格内向,不善言,处事谨小慎微。头脑有想法,但实施时顾虑重重。例如,他曾经找到交数学的闵全冰老师,建议她提交入盟申请。此事被时任校长的苏文芒知道,说“你(夏文明)还和我们共产党抢人嗦?”从那以后,夏老师再不敢提及组织发展之事。与历史的螺旋形发展相类似,也有它原地踏步不前的时候,这主要体现在人员结构方面,一些成员因年老体衰不能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一些老盟员相继离世,加上一段时期以来人们的价值观,认识观的变易,新鲜血液一时难以输入,我支部的组织生活一度处于低迷时期。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我支部入盟的老师有8人,20世纪90年代有4人,平均年龄偏大,接近70岁,最年轻的也在48岁以上。

1997年3月,夏文明老师因病去世。相对年轻的语文教研组长冯久梧老师接替夏文明老师承担了支部负责人的重担。此时的支部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加之多年没有发展新盟员,“新鲜血液”频频告急,支委成员也告急。如何改变现状,传承我们这个历经磨难、有悠久历史、光荣传统组织的“香火”,摆在了冯老师面前。对人谦虚热情、以诚相见、做事稳重的冯老师不是刻意为发展新盟员而发展,而是有意与积极上进,又有加入民盟组织意向的老师接触、聊天,似是无意地宣传了民盟发展的历史、政党特点、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反映社情民意、进行社会服务的作用等等。推心置腹的交谈,循循善诱的话语,如和煦春风,不经意间向这些老师渗透了对民盟的认识,让人觉得加入民盟组织对提高自己素养,对自己成长进步与发展都有积极意义。以致后来的12年中我支部新盟员发展达11名之多

支部新发展的盟员,多数为中青年盟员,均为年富力强,素质水平较高者,也是我校各学科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使我们支部大大年轻化了,更有活力了,责任和担当也逾显突出。例如在2008年5·12大地震中,支部盟员表现就可以大书特书。盟员李谦排了两天队,在天府广场采血车上献血400毫升,又赶到盟市委,支部名义向灾区捐款及缴纳赈灾用“特殊盟费”900元,回家后紧急赶写社情民意信息《迅速增加市应急献血站点》建议市政府紧急从各医院抽调专业医务人员和专业采血设备,新组成数个采血站点或直接在医院设立采血站点。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广而告之,分流献血人群。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采集到更多的血液,救助幸存者接下来的那几天,支部盟员在学校捐款1600元。李志容老师向所在文翁社区捐赠超市购买的两箱牛奶。孟静老师捐赠了许多衣物,还到医院看望了北川的地震受伤者。李晓老师去医院看望慰问了阿坝转入成都的伤员。蒋泽建老师开私家车专程来到成都120急救中心,志愿者身份帮助各大医院运送药品物资搬运X光机、呼吸机、药品。5月下旬,李谦看望从北川灾区转到成都来临时就学的一位女孩子买了两套连衣裙、两套正装和一大包食品送到丁字街她借住的表姑家,算是儿童节给她的慰问礼物。冯久梧老师任主委这12年期间,支部还被盟市委评为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冯老师荣获盟省委颁发的“优秀盟员”称号刘玲燕老师盟市委评为先进个人陈文漫老师被盟市委评为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先进个人,李谦被盟市委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2009年1月,冯久梧老师光荣退休。同年3月12日,民盟成都十四中支部换届大会在学校大会议室召开,盟市委组织处处长马晓婕宣布了换届批复:李谦同志任民盟成都十四中支部主任委员,陈文漫、李志容同志任委员。

李谦老师特别热心盟务工作,而且有激情肯做事。早在2005年下半年,李谦在冯主委支持下即开始收集建立支部内部的档案、资料、学习活动记载等文件,并归档管理,所有文件整理出来后都输入电脑归类存盘。包括全体盟员的个人信息资料、历次在各种场合的发言、建议、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获奖情况;在盟内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提交盟市委的报告、调查、社会服务、历史文献等。2006年初李谦接手支部经济帐,建立完善的收支明细帐电子台账。这以后又承担与盟市委电子邮件收发、上传、保存等工作,并主动承担支部活动摄影任务和活动记载,用数码相机和电脑记载活动过程。

李谦担任新一届支部主委后,工作上一方面向前任主委请教,一方面大胆创新。2010年2月,建立支部QQ群,方便讨论和交流和获取信息。在李谦的带领下,支部盟员们近十年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服务社会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而李谦个人更是承担了大量盟务工作。

思想建设方面:每年都要开展数次学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和其它活动;盟省委盟市委举办的报告会、座谈会更是经常参加;向《四川民盟》、《成都盟讯》、网站、微信等多个宣传平台及在市级以上刊物投稿几十次,发表统战理论、人物专访等文章7。例如:2010年6月编写纪念文章《纪念费孝通先生,做一名学者型的参政议政者》;2015年9月撰写回忆文章《抗战时期生活片段追忆》;2018年3月撰写的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征文《70多年前成都盟员与成都报业历史渊源摘编》。 

组织建设方面:支部工作年年都要制定计划、总结工作并上传盟市委;盟员信息库及时更新;发展新盟员保证质量、程序规范,并保证平均每两年发展一名新盟员的速度。李谦认为,学校老师只要有入盟意愿,具备一定的思想觉悟、有为盟组织工作的热情、具备基本的素质修养和能力、有一定的参政议政的意识,就可以作为发展对象。他每次都向有意向入盟的老师赠送宣传民盟的书籍和小册子,面对面与之交流,介绍民盟性质、各级组织、学校支部概况。还在QQ上传输介绍民盟的文字资料和图片以及支部的资料给这些老师看。让他们觉得加入民盟组织能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接触很多的高级知识分子,有更好的参政议政渠道和展示自己能力、自我成长发展的平台。目前,我支部在职盟员11人,其中一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8人,退休盟员9人。盟员担任民盟四川省教育工委委员1人,民盟成都市教育工委委员3人,民盟成都市老龄、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2人。10年期间发展新盟员5名。

履行职能方面:提交建言献策提案16篇,包括2010年5月《关于预防针对中小学幼儿园儿童暴力伤害行为的建议》、2012年6月《加强中小学学生(幼儿)校车安全管理》2014年8月《就不断出现的公交纵火案的分析和建议》、2015年8月《健全大型物流仓储基地安全防范制度》、2016年3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选举需注重的几个问题》、2020年3月《建议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结束时修建一个抗疫纪念馆》等。提交社情民意5篇,包括2010年10月《有礼有节对待处理好中日关系》、2017年12月《针对成都市共享单车混乱现象给出的几点建议》、2019年7月《加强对中学生、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等。提交年度课题调研报告8篇,包括2009年《关于对暴力电子游戏引发暴力倾向的担忧及监管建议》、2012年《建立居住证制度,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上学扫除财政上的障碍》、2017年《对成都市部分中小学素质教育、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调查》、2018年《对农村小学教师流动状况的调查》、2019年《成都市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试点学校办学情况调查》等。

社会服务方面,大的项目有:2012年7月,支部盟员向《麦田计划》成都地区项目负责人左先生等一行5人捐献书籍、文具、打印机等2013年4月27日,支部盟员参与我校芦山县地震捐款。2013年8月支部盟员向成都市民间公益组织《托爱公益》赠送玩具、小家电等物品9件,并邀约树德协进中学10位高二学生志愿者在新城市广场参与“合能-爱集市”义卖和演出义卖社会好心人士捐赠的物品,呼吁以自己的方式献出爱心,回报社会。2013年11月,“托爱公益”捐赠:书包2件,各类作业本292本各种衣物267件。201810李谦将支部盟员捐赠的新旧衣物搜集的幼儿少年科普读物及明格练习本、文具运送到《益路同行公益组织接收点委托此公益组织将这些物品送到边远山区孩子们手里。2018年114日,支部盟员连同盟市委联络员陈彦老师一行6人到温江择一城颐养居养老院进行公益服务活动,为老人们开设了一堂题目为《健康生活》的公益讲座2019年7月9日支部主委李谦和盟市委联络员陈彦,支部组织委员李志容,盟员全红燕、杨科言、代平等人将收集到全新低幼学生用科普、文学读物219本,旧衣物42件送交到“成都烛光公益服务中心”,委托其组织送给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大山里的孩子们。

支部还注意融洽和谐党盟关系。年终工作结束时党支部常与学校在职民主党派教师座谈,支部主委李谦就利用这样的机会向学校领导简单汇报一年来支部盟务工作情况,而学校党支部也对民主党派教师提出殷切希望,勉励大家一如既往,关心学校的方方面面,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建言献策,共谋发展。

成立64年的民盟成都十四中支部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支部盟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将继续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进步建言献策,不懈努力,尽己所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