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3-22]
文章来源:民盟泸州市委
作者:杜开君

我写过一些文字,也唱过不少歌曲。写字用笔墨,唱歌用嗓子。我唱歌时还依靠一位歌友,它如同我的舌头,替我尝酸甜苦辣,为我歌喜怒忧乐。

山村秋夜胡琴声

我的老家在古蔺山村。记得那是我9岁前一个漫天大雪的冬天,我随母亲踩着厚厚的积雪到舅舅家去拜年。舅舅家住在半山腰,矮矮的土墙上挂着一件奇怪的东西,趁大人没注意的时候,我悄悄用手一摸,它竟发出了声音,这声音让我着迷至今。舅舅说它叫——胡琴,这便是我的歌友。

后来我知道胡琴又叫二胡,是我国流传较广的民族拉弦乐器之一。《元史·礼乐志》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胡人之琴经中原传到南方数百年后慢慢被称为二胡,但我们这里习惯上都称它胡琴。我喜欢胡琴这个名字,更亲切,更厚重,还带着几分沧桑的韵味儿。

1985年的秋天,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到老家任村小“全科”教师。喜欢音乐的我不满足于一张嘴巴上音乐课,便请人从泸州百货商场买了一把胡琴,这是第一把属于我的琴,我用它教小朋友们唱歌和认识美妙的音乐。就是买琴当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我坐在堆满稻谷和玉米的院坝里,看繁星满天、听蛙鸣悠扬。忽然,一声声“猫儿呢咪哟”的儿童唤猫声吸引了我,原来是家里的小猫咪在和读小学的兄弟追逐“藏猫猫”。

有趣的童年场景,走上工作岗位的幻想和家里粮食丰收的喜悦,大孩子的我怎不浮想联翩?我禁不住哼起了小曲儿,操起了琴弓。当年10月,这首名《找猫儿》的儿童歌曲在古蔺县首届民歌调演中获得了二等奖。县文化馆的老师还专门用胡琴为我做了高水平的现场伴奏——

“猫儿呢咪哟,猫儿呢咪哟,我家的猫儿呢哪儿去喽?……快快来做游戏,好把它逗过来。扮个小狗种南瓜,瓜儿大又甜如蜜;装个小鸡拾谷子,谷粒大呀哪年比?猫儿呢咪哟,猫儿呢咪哟……”

回乡琴吟歌几处

好的歌曲会记录一个时代的故事,唱出一种特定的记忆和想象。改革开放之初,我的胡琴常常随我婉转歌唱《牧羊曲》《大海啊,故乡》等一批风格各异、旋律动听的歌曲。到90年代中期,《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脍炙人口的歌曲不仅成为人们的最爱,也是我歌友的必唱曲目。

2001年9月,我调到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作。一次,我从老家乘班车回县城。司机见我拿着胡琴,很好奇地请我“来一曲”。我推辞不掉,硬着头皮儿拉了黄江怀先生的《赛马》。车上有人和着琴声打起拍子,一曲终了又有人希望再来一曲,我竟不能收场,从《山村变了样》到“点歌”曲目《祝酒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希望的田野上》《走进新时代》。会唱的乘客索性唱了起来,并提议乘务员不收我的车票钱。回想当年所为,一路的琴声、欢歌和笑语幸好没有影响驾驶员的操作。

2007年后,我到远离老家的市区工作,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春节期间回老家,这里小桥流水依旧,月亮弯弯高挂。但很多儿时的朋友不得不离开家乡外出务工,新建的许多楼房里住着家里的老人和读小学的孩子,显得有些冷清。村子中间尖山顶上架着的高音喇叭,忙碌地通知着打工乡亲到商店里接座机电话。间隙期间,喇叭里反复播放着刘欢的《弯弯的月亮》和李进的《你在他乡还好吗》等流行歌曲。院坝里不多的大人和小孩子们也都会跟着吼几声——

“就在那个下雨的星期天,我送你离开故乡。因为雨我们听不见,彼此心里的哀怨。……你在他乡还好吗?可有泪水打湿双眼?你在他乡还好吗?是否想过靠着我的双肩?你那不再熟悉的笑容,对我可是一种敷衍?手中握着你的照片,我真的感到你很遥远。你在他乡还好吗?是否还会想起从前……”

这些歌十分感人,我跟着音乐拉起胡琴,琴声就是“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

我的一位学生听得擦眼泪,央求我教他拉胡琴。后来我欣然买了四把胡琴送给老家三位老人和这位学生,并利用寒暑假回老家时教他们拉琴。

城乡齐奏赛马曲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什么也不能挡住改革开放的步伐。作为政协委员和民盟盟员,我开始建言献策,我的电脑里出现了《关于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校园的建议》《关于加强乡村群众艺术团体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强乡风文明新气象建设的建议》等等。

去年年底的一天,老家的学生琴友和我手机视频,邀我回老家看雪景,参加他们的活动。他说今年老家要搞春节联欢,他们几位要出节目,有乐器合奏《喜洋洋》《金蛇狂舞》等等,希望我指点指点并献上两曲。

我问:有音响吗?

“有!镇上帮村上搞文化院坝,给我们买了音箱,效果安逸得很。”

“就你们几位,人少了不?”我有些迟疑。

“还有几位,学校里有两位老师也加入了,弹电子琴和吹小号。”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党和政府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号召和政策落实下,举国上下村村落落都在快速地发生惊人变化,即便是国定贫困县的老家山村,也是今非昔比了。

乡村水泥路四通八达、日用品送货车川流不息、ATM取款机挂在楼房门口,家家有电器、户户通电话,各种土特产、农副产品不停地吸引着城里的人……

又拿乡村文化建设来说,就泸州市,2018年前已建成文化院坝505个、文化活动队伍100支、民间演艺团体300余个,“百姓舞台”进村镇活动达5000余场。

白居易说得好:“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改革开放以来,有过多少激荡的时代变迁,就有多少难忘的集体记忆和文章与歌曲。我的歌友——胡琴记录着我走过的岁月,留下了改革开放伟大时代许多美好的记忆。

心寄胡琴语,乐韵动心弦。今年春节,我到老家就来两曲欢快畅想、激昂奋进的吧:第一首是《山村变了样》,第二首叫《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