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10-17]
文章来源:民盟遂宁市委会
作者:民盟遂宁市委会

文艺家小传

张巧,民盟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总支盟员,遂宁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副秘书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水彩画《静物》、《夕巷》、《风景》入选四川省首届、第二届、第三届水彩水粉画展,《和平舞蹈》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四川省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老家》获四川省教师美术作品展一等奖,《希望的田野》获遂宁市职工美术作品展二等奖,并荣获爱心艺术家称号。

 张巧:水彩艺术里的“坦然”人生

       

喜欢——

从业余“跳槽”专业

皎阳似火的八月,连蝉鸣声也变小了。位于西山路的市美术馆展厅里,来自川渝流域的老、中、青画家近年来的美术创作成果,包括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等作品,给这个夏天带来了一丝的清凉。

遂宁画家张巧的水彩作品也在其中,浓郁的生活气息,奔放的水色彩韵,让群众没有丝毫的隔膜。“有灵气,有想法”,曾任遂宁美协主席的丁世谦这样评价他。

个子高高的,戴着一副眼镜,笑容温和,语速不缓不急却句句在理,学院派出身的张巧很容易让人拥有好感。这与已经去世的张父有关——父亲热心助人,即使自家经济已经很困难了,也要挤出一点帮助他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张巧也养成了乐于助人的温和品格。

也是受身为教师的父亲影响,张巧从小就爱看书,尤其偏好杂志封底的绘画。“觉得那是一个神奇的色彩世界,”张巧笑着回忆。彼时,年幼的张巧会找出家中的草纸,用毛笔对照着临摹,从生疏到熟练,让串门的乡亲赞不绝口。

因着这份小兴趣,在遂宁师校就读时,张巧毫不犹豫地选修了美术,师从美术高级讲师赖征堡与杰出画家吴安和,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

未来在这里拐了一个小弯。1992年,因为成绩优异,张巧成为当年遂宁市唯一通过考试的保送生,进入乐山师范学院美术系,师从中国知名画家李开能学习中国画。从选修到专业学习,张巧用了“喜欢”,来成就这段与绘画的缘分。

最忆是故乡金秋(1).jpg

(张巧作品:《最忆故乡金秋》)

诉说——

用水彩留住乡愁  

     年幼时,张巧是和父母生活在安居区石洞镇的。生活尽管没有那么富裕,然而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与大自然有了亲密接触,从青山绿水到生机勃勃的动植物,赋予张巧丰富多彩的生活底蕴。

这份灵动体现在张巧的水彩画笔中。他有正规学院国画专业的底子,造型能力很强,又借鉴了国画的韵味,水彩的意境处理得非常美。上个世纪90年代,他的水彩画《静物》、《夕巷》和《风景》,就曾连续三届入选四川省首届、第二届和第三届水彩、水粉画展,张巧本人也成为当时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最年轻的遂宁籍会员。

家园情怀,画意万千。走过很多地方,张巧最爱画的仍是家乡。他背起画箱,迈步在故乡的田野上,或是蛙声一片的荷塘,或是停泊于宁静水面的小船,亦或是墙体斑驳的老屋……每一处画笔下都是浓浓的乡愁。在张巧荣获四川省教师美术作品展一等奖并被省教育厅收藏的水彩画《老家》里,阳光斜照,两只母鸡在土坯墙角悠闲地啄米,他用暖色调的水彩画留住了乡愁,留住了家园的美好。

不知不觉,张巧已走访了遂宁绝大多数的城镇乡野,足迹遍及山山水水。这些在他的水彩作品里有着直接的体现:以遂宁的传统建筑为题材,以遂宁的乡野风貌为背景,重点描绘了地方的村落、民居、山水、原野等场景……张巧以水彩的语言抒写了“浓得化不开“的乡愁,艺术地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期望。

IMG_0516_看图王(1).JPG

(张巧作品:《龙凤古镇的晨曦》)

传承——

为遂宁美坛注入新活力

张巧有两个身份:遂宁职业技术学校的美术教师,遂宁美协副主席。两个身份的交融,意味着他要担负着为遂宁美坛注入新活力的责任。

作为老师,张巧无疑是喜爱学生也受学生喜爱的。他的课堂注重轻松幽默和因材施教的授课方式。学生小新性格直爽,张巧为其选择了豪放的大写意;学生小晚情感细腻,他则为其讲授细致的工笔画内容。在他的引导下,不少原本只图应付课程的学生真正地喜欢上了绘画,并在毕业后走上美术教师岗位,将美育事业的薪火一代代传承下去;他自己也因教学而成长,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师。

作为遂宁美术家协会的副主席,张巧也时刻铭记着这份职责,积极为会员服务,组织画家采风写生、参观学习。曾经因为一幅只有地址没有电话的新人新作品,他在休息日放弃与家人团聚的休闲时光,自己辗转寻找年轻的绘画爱好者,将其引入遂宁美术家协会,为美坛增注入新鲜血液。“最高兴的,就是看到这些年喜爱绘画的人越来越多。”性格淡然的张巧说到这些时,眼里都是满满的兴奋。

 而传承,更深层次地体现在作品上。这位爱好看书、爱好尝试的遂宁画家,把油画与水粉嫁接起来,用石膏粉在画纸上提前刷了一层,作品更有肌理之美;把中国画与水粉联接起来,追求作品独特美感。“现在是秋季,我正在画一副家乡的金秋,以收获的幸福与感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祝福。”小雨纷飞的初秋,张巧的内心照满了阳光。

 

莲里的记忆.jpg

(张巧作品:《莲里的记忆》)

                                                       

                                                                           

                                                                                 (供稿:民盟遂宁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