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11-12]
文章来源:民盟成都市委会
作者:民盟成都市委会

成都民盟现代应急产业发展专报受到充分肯定

 

近日,中共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中共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分别对成都民盟《加快成都现代应急产业发展 助推电子信息产业迈入万亿的建议》的专报作出重要批示,对成都民盟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为贯彻落实批示精神,1025日下午,在四川易诚智讯科技有限公司会议室,成都市经信局组织召开了成都市应急产业第一次推进会议,研究推动应急产业有关工作措施及下一步思路。成都市经信局智能制造处处长沈江波,民盟成都市委科技工委副主任、易诚智讯董事长、执笔专家占梦来,民盟成都市委研究室主任阴小雄,成都市经信局智能制造处副处长余宏杰,武侯区新经济局副局长张建勇,金堂县经信局副局长李明宣,中国安全产业协会产业园区负责人邓增绍,成都应急产业学会秘书长陈娟,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廖丹,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蒋涛,及成都携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洋等11家应急产业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沈江波表示:现代应急产业市场,成都必须要有一席之地,并针对本次会议提出下一步工作重点。一是尽快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二是推动成立产业协会,三是建立试点示范,建设新的应用场景,四是会尽快安排下一轮的沟通推进。

image.png

 

现将专报转载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阴小雄 报道)

 

加快成都现代应急产业发展

助推电子信息产业迈入万亿的建议

 

随着我国现代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应急产业迎来发展良机。2019年,我国应急产业需求预计将突破1.5万亿人民币,这块巨大的蛋糕已吸引了全国各地特别是各中心城市的高度重视。成都作为国家城市战略中布局在我国西南的中心城市,近年来周边自然灾害多样且频发,地震、洪水等常严重威胁成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平稳发展,在成都发展出世界级的现代应急产业,具有现实需求和客观优势,能够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而成都市高度发达的电子信息产业也为成都应急产业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本底优势,具备将应急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卫星、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的基础能力。成都现代应急产业极有希望打造成为成都的一张高新产业新名片,为成都电子信息万亿产业发展形成一个新的强大动力之源。

一、成都发展现代应急产业的独特优势

成都发展现代应急产业优势突出,保守估计也具有千亿级的产业预期。应急产业发展趋势是智能化,这一领域正是成都的现实优势和未来发力点所在,仅以目前正在探索建设的“应急通信+5G”、“应急数据综合研判+人工智能”、“应急管理+可视化”三位一体指挥调度管理云平台,如果成都能先行一步,将有力带动大数据、智能传感、机器人、无人机、多维可视化等新兴技术与产品的产业化应用,预计未来将带动电子信息新增产值2000亿元以上,为我市电子信息迈入万亿产业提供新的引擎。

1、政策优势

成都有现代应急产业的国家政策性支持。2019年,国家应急管理部批复成都市金堂县建立国家应急救援西南分中心,大力支持成都发展应急产业;四川省也把应急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予以规划发展和积极培育,大力支持应急装备研制,鼓励“政产学研用”合作,促进应急产品和应急服务的推广应用,重点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和优势产品。构建以成都为中心,绵阳、德阳、泸州、广元等市产业园区为载体的“一中心四基地”发展布局,推动形成应急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在成都金堂,目前正建设西南“安全谷”项目,规划用地3230亩,将集研发、制造、服务、示范于一体,以“研发培训体验基地”、“应急装备制造基地”和“军地物资联储基地”,推动应急产业发展。

2、地域优势

成都有建立应急示范工程的先天地域优势。我们的亚洲邻居、灾害频发的日本,借助雄厚的科技实力,已将应急产业和应急体系发展成为全球标杆,四川在这方面具有非常相似之处。四川省地域面积广阔、地形地貌多样、地质条件复杂,省内及成都附近区域各类自然灾害更是呈多发频发易发态势。成都发展应急产业,不仅有着丰富的应用需求,同时也具备发展智能化应急产业所需的技术和人才储备。仅以地震来说,四川省就有龙门山地震带、龙泉山地震带、理塘地震带、金沙江地震带等地震带,而龙泉山地震带、龙门山地震带就处于大成都的辐射范围。另外,成都也是地处年平均1000mm以上的暴雨带,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频发,就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而言,成都市是四川省责无旁贷的排头兵,同时也应该是引领和指导现代应急处置和管理思想、技术产业应用的带头者。

3、产业优势

成都有发展现代应急产业的雄厚信息产业基础。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基础较好,2019年主营收入将超8000亿,科技成果、人才储备、科技企业方面在全国都具有明显优势,一批有潜力成为细分行业龙头企业或独角兽企业的科技企业正在成长。成都现已引进格罗方德、英特尔、戴尔、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并拥有电子科技大学等电子信息领域知名高校,已形成企业带动、高校支撑、由“点”到“圈”的蓬勃发展之势,产业生态圈效应逐渐明晰,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可视化调度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技术成果和科技企业基础。如,成都理工大学拥有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四川省安全技术中心、四川易诚智讯成立了四川省极端环境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程研究中心,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和产品方面全国领先;长虹系统公司、四川易诚智讯在应急可视化和应急救援方面位居行业前列,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在5G通讯领域大力支撑产业发展,成都纵横自动化在无人机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四川安迪科技的便携式应急通讯接收站已产业化应用。

二、成都加快发展现代应急产业的建议

尽快对成都的现代应急产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树立标准,下决心打造应急行业的引领城市。建立“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平台和行业组织,推进新兴技术与应急产业融合发展,建立一批自然灾害、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领域的重点应急示范工程,推动建立地方标准,引领行业发展,将现代应急产业打造成为成都新技术领域新名片,助推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迈入万亿门槛。

1、规划产业蓝图,构建应急产业相关生态系统群

是率先推进应急业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以社交计算、移动计算、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的组合为现代应急业务创新平台基础构件,以5G通信、人工智能数据分析与策略管理、业务参与者的角色与内容分析、物联网、智能化,以及网络安全技术作为创新平台核心技术构件,将这些技术与应急业务整合,率先建设现代应急业务创新平台,大幅提升成都市的应急管理智能化能力,在城市智能化应急管理领域建立国家标杆,国内城市向成都看齐。

二是重点打造应急服务生态系统蓝图。围绕提升应急管理民用能力,打造智能应急服务生态系统,有效整合相关主体力量形成合力,如三大通信服务商、人工智能算法供应商、传统应急产业供应商等。通过跨界合作,切实有效提升应急管理服务的可用性,建立数字化的服务生态运行体系,为应急产业发展提供一片沃土,并确保应急事件发生时,政府主管部门能够及时调动各方面资源,高效、精准处置。

2、聚合全球技术,抢定技术标准占领行业话语权

一是推动建立成都市应急产业协会等组织。搭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交流平台,吸引跨界力量投入应急业务领域,推动新兴技术在应急产业的应用孵化,从技术、标准、人才等方面开展支撑服务;促进企业间按市场规则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推进,共同营造良好的应急产业生态环境,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开展智能化应急关键技术、标准制定、发展路线等相关研究,推进领先的地方标准制定,并配套产品验证和系统优化改进。

二是聚合全球技术资源,谋求抢先制定技术标准。成都要积极从全球吸引顶尖产业资源,参与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分工,融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推动建立数字应急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下设应急信息通信技术创新工作委员会,搭建应急产业从业者之间的交流平台,吸引跨界力量投入应急业务领域,撬动创新技术在应急产业的应用孵化,形成应急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直接推动能量;组织建立智慧应急领域的联合实验室,协调各方力量开展技术、产品、方案和安全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工作,推进领先的地方标准制定,并配套产品验证和系统优化改进。

3、开展试点示范,推进新兴技术与应急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推动空天地内一体化数据融合应急通信平台建设。智慧应急的核心方向在于构建应急协同的空天地内一体化通信架构,构建应急指挥中心,应急物理空间与应急仿真演练中心、灾害监测与预警中心合一的数据融合通信平台,支撑应急管理中数据、通信和业务的融合发展。研究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感知层和数据层进行数据集成和系统集成,利用AI对网络数据、空间信息等进行处理以实现定制开发,最后通过5G通信技术的支持,在应用层实现状态监测、决策指挥、资源调度以及相应处置。

二是推动极端环境灾害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平台建设。研究建立支持极端环境下(冰雪、冰雹、冻土、洪水)大气和生态等要素协同观测的平台和大范围灾害的普查、详查和核查的三查体系;研究极端环境下不同灾害之间的异同、关联及相互影响关系;研究极端环境下不同灾害的成灾机理、承载机制及其演化规律;研发各种灾害监测预警装置及监测技术;构建灾害动态模拟、预警预报、快速通信反馈与应急响应调度分析系统;研究极端环境下灾害风险调控与综合应急措施,并在相应区域开展集成示范应用。

 三是推动基于AI的可视化应急异常识别能力建设。重大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应急管理部门目前最缺乏的是现场感知能力,造成的后果是应急响应慢、部门协同困难等问题。应急信息的可视化是解决这个关键问题的高效手段。要建设可视化应急的AI现场识别能力,依托于AI的快速发展,在移动宽带应急集群,视频监控、数据采集、专业宽带集群、应急通信等专业业务中嵌入AI异常识别能力,直接对现场风险和应急态势进行研判,实现智能化的可视应急调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