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6-05]
文章来源:《四川民盟》
作者:张松涛/述 许广清/文

 (一)

    四十年代,在成都有两份报纸与民盟关系十分密切。一是《华西晚报》,一是《民众时报》。《华西晚报》存在的时间长些,从1941年创刊到1947年“六.一”逮捕被捣毁,长达六年;《民众时报》仅两个多月,时人曾戏之为:“生意兴隆两月半,财源茂盛七五天”。

    就我所知,《华西晚报》的基础,是刘湘集团潘文华的武德励会;《民众时报》的基础是刘文辉的唯民社。而这两个政治团体,乃是四川地方实力派与当时国民党蒋介石中央进行控制和反控制斗争的产物。

    实际上,唯民社的成立与张志和的统战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张志和早年在川军中供职,与刘文辉是保定军校同期同学,曾在刘文辉手下当过旅长、师长。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37年奉召到延安,受党中央和毛泽东之托返川作川康上层军政人员的统战工作。l941年,他“奉党的指示”加入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民盟前身)。入盟之后,经他的工作,促使刘文辉在成都成立了唯民社。l944年11月5日,中国民主同盟四川省支部成立,他任省支部委员、主任委员直到四川(包括当时的西康省)全境解放。1949年,川康刘、邓、潘的通电起义的前前后后,都与他直接相关。

    当时,中国民主同盟四川省支部的主任委员是李璜,他住在支矶石街现在成都画院那幢屋。我们为了与青年党划清界限,组织干联会来单独进行工作。那时还不敢正式挂牌,因此,我们就在陕西街72号张志和的公馆内办理日常工作。因为我是省支部专任组织委员,所以我知道川盟初期的两条主线:一是上面说的唯民社,一是刘湘所部继任人潘文华的武德励进会。刘文辉和潘文华,都是当年川康地区地方实力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于1944年冬入盟后,在张澜主席的指导下支持民盟的组织工作。刘文辉的情况,已为上文所说。至于潘文华,入盟后即介绍其武德励进会的核心成员潘清洲、罗忠信、田一平、周从化、甘绩丕(亦名鉴斌)、杨续云、李蜀华、彭焕章(164师师长)等人盟。其中罗忠信、甘绩丕、田一平他们都是《华西晚报》的主要负责人。

    (二)

    《华西晚报》原是中共四川地下党利用在四川办报历史较长影响最大的《华西日报》同仁所创办的一份进步报纸,与民盟早有关系。l945年,蒋介石迫令《华西日报》改组以后,《华西晚报》为能顶住国民党反动派的压力,于7月1日登出改组董事会的《启事》。文曰:

    “兹经本报股东大会议决,改组董事会,敦请张表方先生为董事长。”

    报纸的名义似乎变了,但它属于党所指导的基本性质却没有变。董事会改组后,《华晚》的董事长和社长虽为绩丕 (鉴斌)、罗忠信,但他们均不管报纸具体事务,报纸方针全由经理、中共党员、民盟四川省支部委员田一平所掌握。改组后,董事长为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总经理仍为田一平。经“党的秘密代表”张友渔介绍,聘黎澍为《华西晚报》编辑,还聘请了剧作家、成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陈白尘编副刊,郭沫若、茅盾、叶圣陶、李劫、夏衍、臧克家、邹荻帆、沙鸣、沙汀、艾芜、吴祖光、丁聪、叶丁易、洪钟、罗念生、罗玉君等,都是该报的支持者与写稿者。这批人,也常为《民众时报》撰稿。其他编采,陈子涛、唐征久、刘慕宇、曾巴波、钟伯纯、黄是云、陈肇源、车辐、汤远烈等都是盟员,有的还是党盟交叉。

    《华西晚报》本是自筹经费的同仁报纸。所以,它常常陷于经费的困境之中。改组董事会后,张澜主席和民盟四川省支部主要为其负责筹措经费,以保证报纸的正常开支。关于这一点,《朴斋日记》丙戍(1946)第一册(3)即载有如下几条:

    “1月12日……10时支部开会,《华晚》款,须筹二百万元。予允担负十分之一……

    1月14日……1时往晤晋康主任,为《华晚》筹得20万元……

    1月25日……晋康送25万元。5万元为节礼,余捐款即送一平。

    7月22日……午访表老慈惠堂,《华晚》乏款,商定助以为百万元。

    8月3日……早赴李闻追悼筹备会,决议推予征求岳军、晋康为发起人。归作函与岳军,适一平来,即交其命人送去。一平取去壹百壹拾万元,帮助《华晚》之过渡费也。”

    民盟省支部不仅在经费上资助,对其所处的恶劣的政治环境也密切关注。使之于危难中得以脱围纾困。范朴斋在1946年2月23日的日记中说:

    “今日闻反民主份子正有发动,大概明日有学生游行,且预定捣毁《华晚》等数家晚报馆。一平相告,即电话刘寿朋,嘱注意防范。据言且有反对岳军标语。其事复杂,大约为二陈策动,季陆附之。”

    日记中所说“二陈策动,季陆附之”,二陈即国民党CC系陈立夫、陈果;季陆,即川大校长黄季陆,四川国民党党魁。二陈与岳军(即四川省主席张群,政学系)之间的纠葛,乃国民党内部斗争。所以其事复杂。历史的教训使民盟省支部不得不为之预为注意。l945年4月18日,四川大学反民主师生50余人砸了《华晚》营业部后又涌往编辑部,幸亏担任成都警备任务的164师师长、民盟秘密盟员彭光汉派军警联合行动组组长、盟员魏建中率领所部制止,方免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省支部闻讯即向时任四川省主席的张群求助。日记中所说的刘寿朋即其制下的秘书长。2月24日丙戍《朴斋日记》叙曰:

“……寿朋来电话,谓岳军主席,已警备部警宣当局保护《新华》、《华晚》等报馆,即函告一平,但游行时仍绕道新华发行部,将其捣毁。予闻询,往一平处看《华晚》。幸未被捣。转道去《新华》慰问,晤其主任张均及李干晓等。李受伤,不严重。门面捣毁,书报狼藉。有警士卫护。此辈动支至可愤慨也。

    《华西晚报》在困难环境中一直以团结、抗战、反专制、争民主为其基本作风。l944年10月底至ll月中旬的成都“市中事件”中,《华晚》记者不断进行采访,每天都有几篇与之有关的报导;有揭露事件真相的消息,有居民和受害学生的访问。11月11日大游行那天,并发表《立即停止党化教育》的社论。事件本是反对党化教育引起的。斗争的结果,成都市警察局长方超撤职,市长余中英被迫辞职,校长康定夏撤职(康还是我北平中大同学)。

    反对特务警管制也是与时《华晚》《民众》两报的中心议题。l946年5月25日《华晚》和《民众时报》登出“民盟川支部负责对与前时局发表谈话”。

    1946年,国民党特务暗杀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后,成都市各界举行大会追悼李闻二烈士。张澜主席和我挨打受伤。《华晚》独家对此作了大量报导,并出特刊以扩大宣传。

    (三)

    关于《民众时报》,朴斋日记丙戍第一册2月16日有其相关的内容:

    “早带李实育谒表老,转相符家来晤。便道访阳度,谈半小时。……12时,《民众日报》请饭撷英餐厅,客约百余人。一时许赴成都庆祝政协成功暨声援2.10血案大会。参加游行到公园散人。予有讲演,(喊出‘打倒特务’口号,全场应和。这次演说,知道的人很多——作侧注),颇感动群众。晚访时珍。今日大会中曾欢迎李实育,当其赴讲台时,鼓掌欢呼声不绝,情景极使人感动,予几涕下。及予在散会时讲演,群众报热烈掌声,中间并高呼口号,极感人也。”

    民盟成都市分部主委范朴斋的这则日记:一是记载了《民众时报》成立感况,“请饭撷英餐厅,客约百余人”;二是活画出了《报纸》面世前的社会背景。

    《民众时报》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政治背景下于1946年2月16日正式宣告筹组的。但《朴斋日记》所说的是《日报》,为什么又变成了《时报》呢?

  正如范朴斋日记所说,它原定的刊名为《民众日报》,因在申办过程中,特务机关闻之即抢先使用这个报名于4月出刊,故改《日报》为《时报》。  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报纸于1946年5月1日正式创刊发行。社址和编辑部设在金鱼街,发行部在走马街,印刷厂在王家坝华昌印刷厂。社长邵石痴,发行人张澜,经理杨伯恺,总编辑马哲民,副总编辑赵铭彝,总主笔漆鲁鱼,编辑主任刘铭章,采访主任孙文石,外勤记者曾巴波,副刊编辑陈翔鹤,经营部主任代汤文,小电台台长卢毅。报纸规模恢弘,除大量报导国内外和省内外新闻外,每日有社评,每周有星期论文,半月有时事述评。还有专论、来论、特约稿和副刊、专刊。各种特约稿的作者有张东荪、马折民、胡愈之、张志和、逸啸(范朴斋)、洪种、冯涛、熊子俊、周平、湘涛、朱懋庸、守真、石奔、此园等。其中半数是盟员和中共党员。为副刊写稿等有陈白尘、林如稷、陈翔鹤、叶丁易、刘盛亚、洪钟、肖蔓若、牧野、李北流、杨槐、桑乃特等。专刊《妇女园地》,由成都妇女联谊会杜贵文组稿,报纸还为成都世界语协会出了一期专刊,许寿真(中共党员,十二桥烈士)供稿。

    发行方面,当时除一般正式订户外,当天发行由报贩公会负责销售。国民党管制,限制报贩卖民盟的报纸。因此,只有通过盟员关系直接介绍以扩大订户。另外,直接招雇报童走街窜零售。所以,销量迅速超过6000份,赢得了成都人民的敬爱。它的新闻来源:

    一是组织上提供的某些情况(包括地下党在内)。

    二是靠记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并参与群众性的斗争。

    三是以自备的电台,接收新华电讯和讲真话的外电,作为本报“专电”发表,有时也接收雅安中共秘密电台传来的电讯,改作本报讯发表。

    四是川康通讯社供稿。川康社社长为甘绩丕(鉴斌)。

    报纸文笔犀利,战斗性强,色彩也很浓。有人誉之为成都的《新华日报》,所以,它受到反动派的嫉恨,蒋介石让张群出面迫令刘文辉“把报纸收拾起来”。1946年7月15 便被迫停刊。《民众时报》的停刊,民盟领导并未灰心,仍打算在成都“重打锣鼓另开张”。但鉴于《民众时报》被迫停刊的教训,决心自力更生,首先办起印刷厂,以作为东山再起的物资基础。于是中央主席张澜筹款l000万元,我和刘明章、王复加、赵蕴书等筹资500万元,办起了荣利印刷。为便于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夹缝中生存,又由我通过党兄张斯可的关系购买“西南印刷厂”出售后赚得的钱,办起了“西陲印刷厂。当时考虑:如遇办报的重大经济行为,西陲和荣刊两厂可以互作担保不必为求助担保而犯愁了我们的如意算盘到是这样打好了,可形势转直下,到l947年6月1日国民党反动政府对四川民盟组织进行推毁性的打击,《华西晚报》和两个印刷厂也随之被捣毁。1947年成都的“六一”大逮捕之后,价值数亿元的两个印刷厂,只得以其出售之所得,来救助那些被捕同志的处在困难中的家属们了。

    据我们所知,由于川盟的组织发展,成员遍及于成都的方方面面,民盟在成都的舆论阵地,除上述的《华西晚报》和《民众时报》之外,其它报纸期刊,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也以各自不同的面目出现于四川“反对独裁,实行民主”的斗争行列。比如《工商导报》(1946年4月由王达非、吴汉家创办)、《自由画报》(1945年10月l0日创刊)《胜利报》(1946年3月29日创刊)、《科学世纪》(1946年5月创刊)、《益报》(1946年6月创刊)、《光明晚报》(1946年9月创刊)、《联合通讯》、《遂蓉导报》等等。1947年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派的“六·一”大逮捕,尽管给了川盟以重大的打击,但并没有使它躺下,而是因应了形势的变化,“疾速”地将组织转入地下,组织全川盟员与中共地下党密切合作,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