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7-14]
文章来源:民盟成都市委会
作者:民盟成都市委会


2018年初,在民盟新都基层组织成立30周年之际,由我主持编写的记录新都民盟发展历程的盟史资料《新都民盟30年》与广大盟员见面了。该史料书籍共40多万字,全面详实地整理记录了民盟新都基层组织30年来发展壮大的方方面面。该书的面世,受到了全体盟员的一致好评,民盟成都市委会将民盟新都区总支评为盟史编写先进集体。

我是2005年入盟的。入盟后,通过学习民盟历史,我对民盟这个组织充满了热爱之情,同时也为自己能加入这个组织感到自豪和骄傲。特别是我在北京大学学习时的本科和研究生证书全部是由丁石孙校长签发的,我入盟时他已是民盟中央主席,而民盟成都市委会主委也是北大校友贺大经,这样让我在心底里更加深了对民盟的感情。由于组织的培养和盟员的信任,我于2007年当选为民盟新都区总支主委,我就把很多精力放在民盟上了。

把新都民盟的历史写出来,一直是我多年的心愿。每年3月组织纪念活动时,都会时不时的冒出这种念头。但我清楚,这是一项十分烦琐而辛苦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编辑人员一要有足够的时间,二是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三要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和编辑能力,四要熟知民盟相关知识和盟务工作。

2008年3月,新都民盟成立20周年时,总支曾讨论过编写20周年纪念刊。2011年2月又讨论过编写《盟员风采专辑》一事。但都由于条件不具备而搁浅。

2016年2月6日,总支支委会初步确定编写《新都民盟30年》事宜。2月20日,总支支委会再次研究,决定成立编写组。4月17日,主委会研究了2个编写方案,一是外包,二是各支部选人组成编写组,因两个方案都有困难,暂时没议定。5月10日,主委会议上,请外包单位说明编写大纲及费用,大家感觉不如人意。又研究由每个主委、副主委按照分工各承担一部分进行组织编写。7月18日,总支支委扩大会再次确认了5月10日的方案,但总是觉得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这一方案的实施难度也非常大。

但是,新都民盟基层组织成立30年了,第一批盟员年事已高,有的已经去世,很多资料再不整理,今后会越来越难。作为30年的纪念和献礼,编纂出版这部盟史资料意义特别重大。我想,我在报社工作过,也写过书、写过论文、写过科研报告,加上任民盟新都区总支主委10年了,只有自己亲自统筹编辑,可能才能顺利实现这个心愿。所以经过多次综合考虑,我与各位副主委再次商议,提出由我来统筹编辑本书,否则可能半途而废。考虑到李荣森、黎登魁、韦宗元、杨海东等老同志身体状况不宜作为编辑人员,又征求张瑞兰、喻明秀意见,她们表示积极协助但不参加编写。根据大家推荐的人员情况,9月19日,编写组正式成立,在新都卫校召开第一次编辑会议,会议讨论并确定了书稿篇章结构,并进行了分工。10月17日,编辑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审议每位编辑所负责部分的编写大纲,我对编辑提出了要求。11月14日召开第三次编辑会议,讨论各部分内容的初稿。

12月5日,针对大家在编辑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我召集大家开了第四次编辑会,更加细致地对本收的编写提出要求,并着重讲了一些方法。之后我对每个人的稿件多次认真审查并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即使这样,有的编辑的稿件还是漏洞百出,以致使我每天为稿件弄得头晕脑胀,有几次半夜想到需要修稿的地方都马上起床打开电脑修稿。

2018年1月7日,星期天,在区政协会议室,召开第五次编辑会议,大家用了全天时间对全书初稿进行编辑审查,编辑人员随后再次进行了修改。之后,我和魏勇商定了编审人员组成,2月1日,送审稿印刷出来,即送各位编审人员和编辑人员利用春节期间进行审核。3月10日,上午在政协会议室,下午在千方中药会议室,召开第一次编审会,会后张瑞兰、黎登魁、喻明秀又提出了部分修改意见并补充提供照片等,我根据大家的意见对全书作了详细修改,完善了封面题字、领导题词、目录、序、后记和配照片等内容,由罗洋对2007年前的部分照片进行翻拍,余昌会编辑整理了盟员风采部分。4月23日,二审稿印刷出来,随即分送各位编审和编辑进行针对性分工审阅,5月4日和5月31日,分别在重庆康定大厦和新都卫校召开第二次和第三次编审会听取修改意见进行最后的审查。

《新都民盟30年》的编辑,编写人员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查阅了大量资料,包括到区档案馆和地志办查阅资料。其中的辛苦曾让我几次产生了放弃的想法,但对民盟的情感和责任让我坚持了下来。书稿最终成型,也与编审人员的支持和鼓励密不可分。

留住历史记忆,憧憬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