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刚,1978年9月生于四川资中,现年42岁。2019年6月加入民盟,在职EMBA(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学历。
2019年,响应乡村振兴号召,从成都回到家乡资中县,创办五指山农旅康养生态园,带动一方百姓发展致富。
高级育婴师、高级营销师、高级营养保健师、四川省保健科技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业报》内参四川调研中心调研员、资中县鲶鱼养殖协会副会长、资中县作家协会会员兼作协微刊执行主编,资中县书法家协会会员。
以善举维护初心,以爱心扶危济困
大学毕业以后,刘建刚一直辛苦耕耘在企业策划和企业营销这块土地上。通过多年打拼,他挖到了第一桶金,并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办起了企业。
20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一直在外打拼的刘建刚,了解到资中老家好多残疾儿童因为家庭贫困和奇特种种原因,营养不良,康复治疗和学习状况非常差。这些情况,激起了出身农家的刘建刚心中的慈悲柔情。他心生同情,毅然决定、并立即付诸实施,向县儿童康复中心捐赠价值十万余元的营养食品,希望孩子们能好好补充好营养,得到更好的康复和救治,从而将拉下的学习也赶上去。
从此以后,他经常趁回资中老家探亲访友的机会,走访乡村学校,深入贫困村、敬老院。当他了解到贫困中小学生、低保户、敬老院孤寡老人的实际生活及身体状况后,他对基层贫困人群也就更多了一份牵挂。
从2016年至今,整整五年,他一直坚持做捐赠营养食品的爱心善举,先后20余次向资中县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明心寺镇敬老院、苏家湾镇敬老院、配龙镇枣树村(贫困村)、鱼溪镇中心校、鱼溪镇利民小学、鱼溪镇红莲村、金李井镇学校、太平镇中心校、银山镇中心校、资中县第二中学等单位,捐赠价值220多万元的爱心营养食品。他的爱心与善举,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刘建刚说,他之所以坚持不懈、长年累月这样做,是因为他一直对家乡资中心怀感恩;他要永葆不忘家乡养育之恩的初心,扶危济困,尽到一个企业家应尽的社会责任。
乡村振兴在召唤,返乡创业谋发展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业立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级领导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认真阅读、学习习总书记多次发表的有关“振兴三农”、“农业强国”的重要讲话之后,刘建刚萌发了回乡创业、发展现代农业的梦想。在与资中县党政有关领导和部门沟通之后,他的想法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他积极筹措资金,协调各种社会关系,规划、选定项目,落实具体地点。2019年3月,他回到家乡资中县,在鱼溪镇红莲村,流转农用土地300余亩,正式开启了生态农业创业发展之路。
为早日实现“生态农业+农旅康养”梦想,近两年来,他几乎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园区的建设中。一边通过网络学习、请教专家和能手、外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还一边深入园区,与农民工一起参与现场建设。养殖上主要喂养资中鲶鱼,在鲶鱼动保和食料方面,坚持使用安全兽药,喂养生态食料,以保证鱼质达到生态养殖标准。在此期间,民盟资中总支张文彬主委多次带队,深入到刘建刚的五指山农旅康养生态园,实地考察、调研、指导,了解园区的实际困难,积极整合资源,帮助他出谋划策,解决了园区用电、部分技术专家指导等问题。
2019年,刘建刚喂养的生态鲶鱼通过送国家轻工质检成都站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所送鲶鱼不含任何“农残”和“兽残”。刘建刚的鲶鱼也因此一举成名,成为大众青睐的健康食品,每天都有消费者来五指山园区垂钓,或者直接购买、品尝体验。
资中是一个有132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市场巨大,前景广阔。刘建刚说,作为一个企业家,他当然要盯着这个巨大的市场。当更多的,是为了让家乡的人民,能够真正地吃到绿色、放心的食品,吃到生态、安全的鲶鱼。为此,他会加倍努力,向着自己定下的目标脚踏实地地稳步推进。
带动农民勤致富,开拓事业报家乡
刘建刚的心里有着深深的家乡情结。为了能更好地带动农民共同发展、勤劳致富,他殚精竭虑,想尽办法,积极开阔五指山园区的发展路子。
两年来,他一头扎进农业发展,他对园区的定位是——只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因此,他的五指山生态园区几乎不用农药和兽药,即使偶尔必须用药,也是生物型或低残留型。
对农场里面的杂草,他全部采取人工的形式,请村民进行手动清除。除下的草,他让村民拿回家喂猪养兔,养大以后再拿到农场,直接销售给游客。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生态环保型的循环产业模式。现在,农场高标准饲养的生态鲶鱼,销路也很不错。2020年,他又以“公司+农户”形式,帮助两家农户饲养了20亩生态原种鲶鱼。为了让当地农民尽快掌握鲶鱼的养殖技术,他手把手帮他们挑选鱼苗、指导喂养,并承诺年底以市场销售价保底回收,这就极大提高了农户协同农场养殖生态鲶鱼的积极性。为协助党和政府打赢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的脱贫攻坚战,主动邀请一些贫困农民到园区上班,用劳动所获薪酬给他们带去实质性的经济帮助。
刘建刚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精准扶贫、对农民的帮扶过程中,如果能教会他们一门、两门实用技术,无异于给他们找到了一条生财之道,这才是最重要的。
积累心得善总结,深入思考求提高
返乡创业,以实业推动农村发展,这既是党和政府的召唤,时代的召唤,更是很多在外事业有成者的理想和情怀,但关键的关键,是要找准理想与现实的契合点。 对此,刘建刚有自己的心得。在项目选择上,一定要应天时、顺地利、谋人和,选择适应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与当地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更加契合的项目。基于这样的思路,一定要仔细研判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并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他自己之所以当初做出那样的选择,就是出于这个考虑。他一方面选择养殖资中鲶鱼等当地名特产品,另一方面又从国内外引进了一批当地没有、但深受市场欢迎的农产品,并致力于农旅融合发展。这样,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决策的盲目性,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提高了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另外,在创业过程中,还要做到“五要”:要相信政府,要相信科学,要制定标准,要规范管理,要注重品质。只有这样,回乡创业者才能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支持下,通过自身努力,把项目做成功,实现振兴农村、报效家乡、让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
如今,刘建刚这个勤奋、务实的青年,善心在怀,大爱无疆。在回乡创业和精准扶贫的大道上,他正带领着五指山的员工和附近的农民,献爱心以扶危济困,怀初心以坚持不懈,以情怀而共谋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中,辛勤耕耘,开拓创新,努力创造着自己的人生价值,积极践行着一个民盟人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