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澳门》
这是我童年最喜欢哼唱的歌曲,当时虽然年幼,但仍然能感受到歌词表达出来对祖国母亲的浓浓眷恋之情。这首歌是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的主题曲,就在那个举国欢庆的晚上,爷爷坐在他的老藤椅上指着电视机里唱歌的小女孩问我:“孩子,这首歌的歌词,你听得懂吗?”,那年我10岁,或多或少可以看懂爷爷隐忍在眼里的感情——深沉而浓烈的骄傲与悲痛,然后爷爷给我讲了这首歌的歌词作者,民盟先烈——闻一多。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它——民盟。
2017年,在我参加工作的第六个年头,无意中了解到我的许多前辈、领导都是民盟盟员。他们为人谦逊有礼,对待学生亲切关爱,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博大的胸襟,对待教学工作务实勤恳,深受同学们和老师们的敬重,是我学习的榜样。正是受到这些优秀前辈的影响,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于是我于2017年递交了入盟申请,2018年,我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民主同盟成员。
翻阅盟史,走近那段峥嵘的岁月,了解到除了闻一多,还有李公朴、张澜、沈钧儒、陶行知、章伯钧、梁思成等彪炳史册的民盟人物。穿越历史的长河,聆听他们的谆谆教诲,看到了他们奋起抗争的铮铮铁骨。那不屈的灵魂啊,在史册中以震耳发聩之势鞭笞着我们后来人不断前进。
入盟后,通过积极参加盟市委组织的讲座与活动,我更加明白了自己身为民盟盟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盟员守初心、担使命,或立足岗位、奋战一线,或发挥优势、建言献策,或慷慨解囊、奉献爱心,以各种形式投身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如医疗一线抗击疫情的盟员侯锡东、戴兴友、陈宗权、薛钦峰、李琪、严巨明等;还有盟员凌受仙组织集团员工,多方联系药房、医药企业等,筹措物资,为宜宾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了力量;还有盟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强在疫情期间开设的线上心理健康课,引导广大市民正视疫情带来的不良情绪等,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我身为一名宜宾卫校的护理学教师,也积极地参与社区防疫宣传及线上学生课程辅导工作。民盟在疫情期间积极发挥教育文化科技界专家汇聚的界别优势,履职尽责,承担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捍卫者的政治责任。
虽然我加入民盟的时间并不是很长,然而在这个集体中我收获到很多。
民盟教我长怀爱人之心,加入公益事业的热情得到了提升。民盟宜宾市委经常组织盟员为残障儿童及农村留守儿童献爱心,经常为他们送去图书、文具及生活用品。比如今年已经是民盟宜宾市南溪区支部组织开展“我为山区教育献点爱”活动的第四个年头,四年共计为山区学校师生捐献价值近10万元的物资。
民盟教我关注民生、关注社会,使我参政议政的意识得到了提高。比如,2020年宜宾“两会”期间,盟员代表、委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提案建议,内容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等多个方面。
2019年澳门回归20年之际,我教会了3岁的女儿唱《七子之歌》,现在这首歌是她最喜欢的儿歌之一。年幼如她,尚不懂家国情怀,但在不远的将来,我定会翻着盟史,一字一句的为她讲授关于祖国、关于民盟的历史故事,将“立盟为公,以天下为己任;正直正派、学有专长、甘于奉献;修德守身、淡泊名利、自尊自强”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