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15]
文章来源:民盟自贡市委会
作者:蜀光中学支部

曾老师.jpg

在刚刚过去的第37个教师节,自贡市盟员曾晴婕荣获自贡市“礼赞百年 为党育人”2021年自贡市“最美教师”称号!

曾晴婕,民盟盟员,民盟自流井区总支委员会副主委、民盟蜀光中学支部主委,自贡市蜀光中学教师。她一心只想当老师,高考志愿也只填师范,是一位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的人,对教育事业有着一份天生的亲近和执着。2002年,当她踏上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将自己喜欢的事当成事业来经营的时候,就注定了她的不平凡。

“做一个有大视野、大情怀的老师,以大德大爱之公心,修一己之能事,和学生一起收获远比知识更为珍贵的精神成长。”这是她心中好老师的标准,也是她努力追求的方向。十九年的教书生涯,让她对教育有了独特的理解,并执着于实践她的“三度”追求。

求实,实现自我生命的成长,不断攀登专业的高度

2.jpg

专升本毕业的她,起点不高,功底不厚,初登讲台的她,一路跌跌撞撞,不乏坎坷,甚至还因平翘舌不分而惨遭学生的嘲笑。但她深知,只有孜孜以求,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专业过硬,才能获得为人师者最起码的尊重。为了分清平翘舌,她每天抱着词典读,拿着笔记,甚至向人请教翘舌需要翘到什么程度才算标准。同事们都笑她痴傻,苦练两年,她凭借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赢得了尊重,收获了自信。

3.jpg

参加市级演讲比赛拿第一,参加诗歌吟诵比赛拿第一,担任各种节目主持也收获好评。但她并未止步于此,开始了对专业的追求,课堂环节要求新而不乱,语言表达要求简洁灵动,评价反馈要求机敏有力,板书设计要求精巧精致,思想理念要求及时更新……她不放过学科知识上任何一处的模棱两可,不放过学习提升的任何一个平台,不放过磨砺自己的任何一次机会。

四川省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展评课第一名,第三届全国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自贡市领军人才、学科骨干,《四川教育》杂志专访人物,四川省陈家武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省市级课堂展评评委,省市级学科专题讲座主讲,两项省级在研课题……不断刷新的专业高度,见证着她的成长,一路扎实走来,笨鸟终得先飞,她终于实现了自我的完美蜕变。

求变,突围学科生存的困境,努力保持课堂的鲜度

4.jpg

十九年教学生涯,也曾身处困境,深陷迷茫。2013年,她教授《滕王阁序》,全篇几乎句句用典,让很多老师头疼,于她也一样,课堂拖拉慢杂,教学效果甚微。但她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求变”精神,帮她走出了困境。平时四五节课才能完成教学的《滕王阁序》,只能用一节课讲完。她以这样的方式倒逼自己思考自己的课堂:什么是这篇文章最有价值的点?学生到底应该从文中学到什么?带着这种思考,让她学会了课堂的取舍,开始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学真得,而她对语文课堂也有了更深的领悟。最终,这堂课在自贡市课堂展评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她也因此获得代表自贡市参加省级赛课的机会,在更高的平台上得到淬炼和提升,实现进一步的突破。

在四川省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展评活动中,她执教《归去来兮辞》获得第一。代表来自全省各市州的参赛选手在大会闭幕式上发言,谈及备赛过程时,她这样说道:“当我以一种探究的眼光去深度思考时,就会有新的发现,而每一次的新发现都让人惊喜;当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认真品读时,就会不断推翻重构,而每一次重构都是一次突破和提升。”自此以后,她开始了各种新的尝试,实现了从语文教学向语文教育的转变,并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共生共长”式的语文课堂。在她看来,语文是最有生命力,最具生长性的学科,语文的学习,对于师生双方而言都是无止境的。她主张课堂的文本“共读”、诵读“共情”、亮点“共赏”、对话“共启”,师生双方在课堂上平等尊重,互启互发,真学真得,共生共长,长期保鲜。

求真,坚守教育生活的单纯,倾心呵护教育的温度

教育就是呵护学生生命的成长,当了十六年的班主任的她,把最单纯的“真爱”给了学生,用最有温度的教育给了学生。

5.jpg

对于师爱,她有自己的理解。“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她认为师爱是一种“感情投资”,不是一味给予,而应得时而播,得法而种。班里有个孩子,说话口讷,咬字吃力。但轮到他课堂三分钟演讲时,对于他钟爱的军事,虽吞吞吐吐,却兴致盎然。中途她并没有打断叫停他,待他讲完,一节课已经过了大半,其他学生多有抱怨,觉得他耽误了正常上课,她对孩子们说:“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权利,而每个人的表达都有差异。我们选择聆听,就是选择一种承认差异、接受差异并尊重差异的文明。我们应该给他这点时间,值得!”后来这个孩子每次看到她时都会憨厚一笑,叫声“老师好”。这朴实的回报,在她看来,就是为人师者最简单的幸福。

她的班级公约有点特别:“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更要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让学生学会自律;“没有梦的人是可悲的,只做梦的人是可怜的,一直行走于追梦路上的人是可敬的”,鼓励学生大胆追梦;“现在的不幸是上天对你的恩赐,它在为你的将来祝福”,引导学生直面挫折;“对人类的苦难给予最朴实的同情”,教会学生善良……她始终坚信,当这些尊重个体生命成长的话语如文火般在学生内心持续加热时,教育所拥有的温度,就会恒久地催人进步,引人向善。

 有人说,生命像一条河,生存即是横渡,生活就在彼岸。教师的幸福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想必她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成长自己的同时,成就他人。师者育人,犹如文火熬汤。待到汤汁浓稠白皙,纯正的汤味会唤醒所有的味蕾,待到个体生命愈渐成熟,无尽的幸福感会激起你所有的教育热情。细细想来,这真是一种渐浓渐稠的最美好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