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9]
文章来源:民盟成都市委会
作者:民盟成都市委会

前言:张澜,字表方,1872年生,四川南充人,清末秀才。曾任四川省省长、成都大学校长、四川安抚委员会委员长等。抗日战争期间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参加抗日民主运动。1941年3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任主席。1944年中国民主政团改为中国民主同盟,仍担任主席。抗战胜利后,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拒绝参加国民大会。1949年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5年2月9日在北京病逝。

张澜在人们心目中的肖像肯定不是一幅,而是一个系列长卷。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光影,中国近现代史的潮起潮落,国家和民众关于繁荣、先进、民主、文明的梦想和努力,浓缩在一个人的身上。因新征程、新时代的来临,这幅恢弘长卷被频繁打开来审视、阅读,引来赞叹、向往、仰望和启迪。

一个知识分子的教育人生

人们记忆中的张澜首先是一个从事教育的知识分子。年轻人想着十年前的月亮应是铜钱大的红黄的湿晕,像信纸上落下的一滴泪珠,陈旧而迷茫。老年人回忆中的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隔着百年的时空往回看,历史的潮声仿佛在耳边回荡。

清末民初,兵荒马乱,人心却澹定。因为有信念、常识,在三尺讲台和方寸之间,张澜从事教育,让清风骤起于萍末,故国疆土,从此被新语时声所覆盖。张澜少时入成都尊经书院(四川大学前身)深造,专攻经史。因成绩优异被选送日本东京宏文书院学习教育。回国后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创办小学、中学和女校,实行新式教育。他认为只有发展教育才能救中国,才能从根本上强国富民。“教育是社会的一个部分,又是政治的一个枝桠,不能在社会政治之外而独立,所以只有社会和政治的改造,才能完成教育的改造。”因此他提倡“弘扬教育,倡办新学,培养人才,学以致用,移风易俗,改造中国。”

民国初年,川内教育工作举步维艰,仅有的几所像样的新学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那时整个巴蜀大地穷、闭塞、军阀混战,没有一条公路。张澜瘦削的脸颊,粗粗的眉毛,宽阔的额头,罩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长衫,很休闲,只是每一颗纽扣都扣得严严实实,给人一种一丝不苟,很有条理,很是执着的感觉。他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是全国闻名的教育家,在国内群众中很有影响。张澜节约俭朴,平时他只有两件灰麻色长布衫,脚上穿的是家人自做的布鞋。可见那时的生活、工作条件之艰苦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像的。

在国势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张澜为这个社会构建起了一个独特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教育。幼苗万顷,始有丛林,始育栋梁。至此后,纵是战火连连,依然是英雄辈出,民心敦厚,现代滋生,格局开阔。

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

作为中国早期出国留学的一批从事救国活动的政治家,他代表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良心。可以这样说他的生命就如通过历史隧道的散步,那样的深邃而多彩。

留学日本期间,因倡议慈禧退朝,遭驻日公使押送回国。1911年,腐败的清政府为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将川汉铁路路权抵押给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团,用以举借外债。清政府的这一丧权辱国的可耻行径,激起了四川各阶层人民的愤怒,成立了保路同志会,领导四川人民掀起了震惊中外的保路运动,张澜成为保路运动领导人。保路运动的爆发,张澜这个名字首次被人们知晓,从此开始了他革命的一生。 

夜雨敲窗,在这样的夜晚,任何人都有一种倾诉的渴望。张澜瘦削的身躯,粗粗的眉毛,宽宽的额头,显现了他刚强的性格,救国救民的情怀。张澜才华横溢,他的努力与奋斗才格外的激情满怀。他生于苦难沉沦中的中国,灵魂中的矛盾、抗争、牺牲在于深沉的苦难意识、拯救意识是那样的悲壮而豪迈。

张澜生命的绝大时光都在追求民主和正义,在旧中国苦闷的时代氛围中,伪君子的敌意中伤和反动势力的强力打压并没有使他成为自私者、退缩者、随便者,综其一生,主导他性格的依然是热烈地拥抱所爱和所憎。“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想想人生八十三载的风雨如磐,张澜立于天地之间,几乎是独立地抵御身内和身外的重压。他的伟大就存在于此,特别令人警醒、仰望。

激情与沉寂是两个极端,同时拥有这两个极端的人,在他人的心目中必定充满着自信的决断力,没有中间条件的存在,就没有了犹豫的象征与隐喻。在生命的至高点上,他用勇气和从容的杠杆把自己撬得很高很高,致使我们不得不仰起头来,才能看见夜空中他闪烁的眼睛。

中国政党政治的先驱

张澜是中国八大民主党派之一中国民盟的创始人、领袖,也是中国新型政党政治的先驱者。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是在中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共同探索的结果。

张澜青年时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希望有一天牺牲能换来人世的新颜。“保路运动”、“辛亥革命”、“护国运动”、“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重庆谈判”、“新中国成立”……他的生命跨越了三个时代,他几乎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所有重大事件见证者和亲历者。这使他多年来的心境总是在这样矛盾交织的阵痛中思索、前行。

1941年3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秘密成立。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蒋介石邀请毛泽东来重庆共商国是。张澜作为民主党派的代表,到机场迎接毛泽东。1945年10月毛泽东与张澜会面,这为以后民盟与中共的合作定下默契。张澜与毛泽东一个是民主领袖,一个中国共产党领袖。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张澜任副主席,他们的相知相交相互理解支持从重庆会面就写下中国政党政治的一段历史佳话。

从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同盟亲密合作,肝胆相照。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旧政协)在重庆召开,中共与民盟在会前达成“君子协定”,在会上采取一致步调,互相支持,共同斗争。正是在中共和民盟的充分协商和默契配合下,最后促成会议通过《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关于国民大会问题的协议》等五项协议,实质上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政策和专制独裁;1946年,伪“国民大会”即将召开的前夕,国民党政府更是不顾中共和民主同盟等党派的坚决反对,无视政协决议(旧政协),宣布召开“国民大会”。民主同盟代表梁漱溟、罗隆基在7月5日跟进抗议;周恩来于7月7日向蒋介石提出书面抗议;10月14日,民盟主席张澜代表作为国共之间的第三种力量的民盟发表谈话指出,民盟不放弃自己的意见和立场,不怕一切威胁利诱,绝对不参加“国大”。至此,民盟放弃了中间道路,为建立民主、和平、独立、统一的新中国与中共携手合作。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口号,号召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了包括民盟在内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张澜积极拥护,认为“这是国家当前自救的唯一途径”。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张澜作为民盟的首席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9月30日,张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0月1日,在这样的时刻,他仍像平时一样,身穿长衫,头戴瓜皮帽参加开国大典,达到他政治生涯的光辉顶点。

1955年2月9日他走完了83年的生命历程,他走的时候,雨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城市的天空漆黑而又狭窄,步履在北京的屋檐下,不时会有冰凉的雨滴入衣内,冷冷的感受浸入心壁,泛起难以名状的颤抖。一袭长衫,一个瓜皮帽,定格了张澜的一生。

150年的风尘洗白了远航的白帆,现代化的进程一点点地改变我们的生存空间,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节点上,我们伸出双臂,热烈地拥抱全新的一切。但面对昨天,我们难以割舍,总忘不了历史的扉页中以张澜为代表的先贤们呐喊、抗争和探索。这些呐喊、抗争和探索都能在2021年6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白皮书得到重现,他们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完善作出的历史贡献得到肯定。经过百年探索,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治格局。这种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了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澜一代知识分子可以说是从臣民到公民转型的一代,他们的社会良知、时代责任感、政治意识都应当在这个维度上来看待。他们不是一夜之间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清末以来几十年历史变革中逐渐孕育出来的,如果不是废科举、举学堂、派留学,就不可能有张澜的出现。在他们掌握了新知识、新价值后,把眼光投身到更宽阔的社会和未来,不仅关心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开始注意自己的政治诉求。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继承和变化中的发端。

在他的身上,我们发现民主党派在社会政治中发挥着特殊的公共作用,他认为民主党派成员不能降为一个无个性的政治人,不能降为一个只立足自身党派的政客。一个有着知识分子良知的民主党派成员所发表的信息、观点和见解应代表公共大众。他应意识到自己是这样一个人:能公开提出质疑,对抗潜规则和教条主义,其立场代表常被遗忘的人们或被掩盖的问题。要向权势说真话。一个民主党派成员要拒绝权力、金钱和特殊利益团体的诱惑,也永远不要因为怕某种压力而胆怯畏缩,放弃批判的武器。   

在讨论中国政党政治的时候,我们总是强调领袖的作用,政治家的作用,宪政的作用,却往往忽视了以张澜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作用。在中国政党政治的发展中,民主党派关注的范围明显扩大了许多,他们关注的目光开始转向广大平民阶层、新兴阶层,转向弱势群体,转向社会民生,从政治社会向日常生活延伸。他们秉承了以张澜为代表的老一代民主人士敢于直面现实的精神,声音更是多元的、新锐的。

2022年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将在金秋十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将承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党政治历史,进一步奠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基础,在这个时刻纪念张澜先生诞辰150周年,重新铭记和仰望这个与中国近现代史交融在一起的不朽的英名对我们铭记初心,奋勇向前,奔向新征程具有引航的作用。

(作者系民盟大邑县支部主委、大邑县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