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现任都江堰鹏程疼痛医院院长。在她的带领下,鹏程疼痛医院从一个小诊所,成功创建为都江堰市首家民营二甲医院。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民盟盟员的故事。
在做好医院管理、业务工作的同时,她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担任对接帮扶社区同心工作室导师,定期为大家普及健康知识。“自己有能力了,就要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2018年至今,她以每人每年5000元资助大凉山贫困学子继续求学,助力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还发动友人参与进来,目前共资助6名孩子。她的医者仁心、乐于奉献,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肯定和好评。2018年被评为“成都市十佳志愿者”;2022年被评为都江堰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市民观察员;2023年,被评为都江堰市道德模范。
敬业爱岗 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2004年开设社区卫生服务站,2007年12月成立专科医院,2013年更名都江堰鹏程疼痛医院,2015年升级达标二甲医院,2021年医院业务用房增加一倍,医务人员从最初的8人增加至现在的324人,赵丽的事业之路一路开挂,与她出色的管理能力密不可分。
分工明确。赵丽和丈夫两人,一人负责抓业务,一人负责管理。2018年,面对医院的不断发展,面对管理难题,赵丽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参加了医院管理MBA培训班。三年学习,赵丽就医院党建管理体系构建、智慧化管理、基层医疗合理用药、医保付费创新管理、医院互联网诊疗工作、医院科技评价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学习。
创建团队。学成归来,赵丽对医院的发展有了更加明晰的规划,组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业务团队。对于患者来说,去医院就医最迫切的希望是早日解除病痛。她先后高薪聘请了一批业务素质过硬的专家团队,实行院级、科级质控管理。质控团队每周两次深入到各科室发现问题,她再将问题汇总,各个击破,查漏补缺。
“我们努力做到让患者满意和员工信赖。”赵丽表示,让患者满意,就是要从就医的质量、服务体系等方面让患者有非常好的就医感受。让员工信赖,就是给员工搭建比较理想的职业平台,包括薪酬待遇、开放公平的文化氛围、员工职业规划的助力等,吸引更多优秀人员,这些都将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墙上的制度落地落实。每天,赵丽几乎都是最后一个下班。在她的领导下,医院在四川省卫健委病案分析评分中达到99.8分,医保用药每一项检查都无偏差……“民营医院必须遵循医疗的本质,同时要积极为社会作公益贡献,让全社会看到民营医院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据了解,医院在疫情期间提供了大量的医疗支援、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工作等。鹏程疼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还可以缓解社会上的部分就医压力,让有医疗需求的人群真正获得医疗服务。
乐于奉献 为更多人送去健康
鹏程疼痛医院位于幸福街道彩虹社区,赵丽会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入户义诊,为辖区居民免费体检、宣教健康知识等。同时,她还参与到社区“爱心助老”服务中,承诺为社区需要帮助的老人免去出诊费,并且随叫随到。
社区居民任先生是医院“随叫随到”的受益者。任先生的母亲身患胃癌,做了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后,营养吸收不好,骨瘦如柴。任先生为了照顾母亲,放弃了工作。医院在一次组织党员志愿者入户义诊时,发现了这一家人的情况。看到医务人员上门,老人很是激动,反复追问着各类健康问题,当看到老人对生命如此渴求时,医务人员也被深深感动,耐心为老人解答。赵丽当即把自己的私人电话留给了任先生,表示有需求就打电话,“随叫随到”。
就在第二天,赵丽接到电话,任先生表示他要带母亲前来住院。赵丽当即安排床位,吩咐医护人员尽心照顾,住院期间,老人享受到了无微不至地关怀。出院时,赵丽主动为其减免了部分住院费。出院后,还派出医务人员定期回访。几个月过去后,老人平静安详地告别了人世间。母亲去世后,任先生再次来到医院,他紧紧握住赵丽的手,动情地说:“感谢大家在妈妈最后的日子里给了她阳光般的照拂,妈妈是带着温暖和爱离开的。”
2019年5月,赵丽前往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长坪村,参加了“我们在一公里”党员志愿者五年跟踪计划回访交流活动,一次活动就结下深厚情谊,赵丽对长坪村村民承诺,以后本村村民到鹏程疼痛医院就诊,皆可减免一定的医疗费用。
2022年,民盟都江堰市总支按照中共都江堰市委统战部的工作安排,与天马镇金玉社区达成乡村振兴共建协议。作为医疗帮扶小组成员,赵丽定期带医务人员下乡为村民义诊及开展防病知识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有效提升了基层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及防病保健意识。
多年来,赵丽的帮扶范围不断扩展,从身边向周边辐射,10多年来持续资助2个贫困家庭,接纳4名残疾人就业,为他们购买社保让晚年生活有保障。从一个到两个、再到几个,她希望为更多人群送去关爱。
传递大爱 助力贫困学子插上梦想翅膀
2018年6月,民盟都江堰市总支盟员、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医生陶启冬被派往凉山州布拖县特木里镇四且村,开展为期3年的脱贫攻坚工作。当看到当地的适龄儿童缺乏爱和教育时他很揪心,就在民盟微信群里发布了求助信息。一时间,各种爱心不断涌现。
“对于大山深处的孩子来说,学习是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不能让孩子辍学。”赵丽第一时间联系陶启冬表示愿意资助几位特殊困难儿童。她挑选了3名男童,分别是14岁的小可、6岁的小红、11岁的小龙。这3个孩子,都无直系亲属看护,虽然享受国家义务教育,但是无生活来源,随时面临失学的困境。
首先是经济资助,在陶启冬的穿针引线下,赵丽跟当地政府约定,3个孩子每人每年5000元,专款专用作为生活费用,一直资助到孩子们完成学业。2018年9月开学季,重新回到学校的小可感受有些不一样了,他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我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爱心。当赵丽看到老陶发来的图片时,禁不住眼眶潮湿,她说那一刻真切感受到,她和孩子们的命运从此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因为自己的一个举动,很可能就改变了孩子的一生。那一刻,她在心底对孩子们许下承诺:你们读书读到哪里,我就帮助你们到哪里。
再就是情感帮扶,自从帮扶3个孩子后,赵丽从此便多了一份牵挂,既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也关注他们的思想情况。她定期通过电话,向当地学校老师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2021年元旦前夕,赵丽冒着风雪,奔波1200余公里,为3位孩子送去新年的祝福:每人从头到脚一身冬衣,每人包了1200元红包。孩子们看到“赵妈妈”的到来,喜不自禁;而赵丽则紧紧搂着孩子们,眼眶湿润。在寒冷的冬日里,医者仁心再次升华。“赵妈妈”的爱唤醒冬日里大凉山沉寂的万物生灵,以舒展和挺拔向阳而生。由此,赵丽再次认养了一位孩子,同行朋友认养了两位孩子,截至目前,共帮扶6名孩子。
三年援彝行,一世援彝情。随着陶启冬已完成援彝任务返回都江堰,但持续至今,每年九月开学前夕,赵丽都按时将款项打到特里木镇专用账户,她以一位母亲的慈爱、以一位医者的仁心,在都江堰和大凉山之间架起一座爱的桥梁。
作为民盟的一份子,赵丽热爱民盟,珍惜民盟提供的每一次学习机会,积极参与民盟活动,认真学习民盟历史、继承民盟优良传统、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在反映社情民意、调查研究中不断地成长,为都江堰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出盟员声音、贡献盟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