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8-31]
文章来源:民盟宜宾市委会
作者:严刚、刘厚玲


陈国华,男,1972年生,民盟盟员,高级教师。宜宾市大运实验学校语文教研组长,翠屏区初中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研训员专家库成员,宜宾市第二批教育教学教研专家库成员。2022年,获宜宾民盟“优秀盟员教师”、 雅江县“优秀援藏教师”称号,获雅江县征文活动一等奖、专题讲座一等奖等荣誉。2023年,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2022年度四川省优质学校对口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县中小学及幼儿园“先进个人”,所撰论文《初中古诗词吟诵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被中国教育发展研究学会评为“第五届锦蓝教育杯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他是省级刊物《语文名师精彩教学片段品析》编著者之一,撰写的《浅谈初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践行尝试教学,培养创新精神》《渴望飞翔》等多篇文章在《青年时代》《青年文学家》《翠屏教育》等刊物上发表。

f522f4f6085046f06fd475d19979e6c.png

2021年以来,宜宾市充分认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筹安排、强力推进教育帮扶,从抓基础重基建向抓素质重人才转变,在对口帮扶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创新开办“雅宜班”。2021年9月,民盟宜宾市翠屏区支部盟员陈国华老师主动请缨,通过翠屏区、宜宾市、雅江县遴选到雅江县呷拉镇初级中学从事“雅宜班”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为期三年的教育结对帮扶。

陈国华老师牢记嘱托与责任,秉承教书育人的赤子情怀,落实校校结对工作。正如陈老师所言:“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我都代表翠屏教育形象,代表翠屏干部形象,代表宜宾干部形象。”结对帮扶转眼已近两年,陈老师践行其“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的帮扶格局,得到省、市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他们一行人的帮扶工作被认为开创了教育帮扶的新模式。

一、心路历程——衣带渐宽终不悔

图三:陈国华(左一)成为第一批“雅宜班”教师成员.jpg

陈国华(左一)成为第一批“雅宜班”教师成员

蓝蓝的天空,高高的雪峰,青青的草原,黝黑的牦牛,载歌载舞的藏族姑娘,一步三叩首,虔诚朝圣的藏族老阿妈。多么曼妙、多么令人神往呀!这是多年前陈老师偶遇的藏区影像,多年后竟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援藏教师。于是他带着理想,带着责任,怀揣梦想与希望,走进了呷拉中学。这里蓝天碧水,这里风和日丽,“视觉的天堂,身体的炼狱”。这里有世界上最美、最纯的风景,也有最严酷的生存环境。

在出发前,援藏教师都要过亲情关。援藏时间是3至5年,陈老师的父亲早早地去世了,母亲已年过七十,多年的高血压、糖尿病缠身,能得到母亲的支持实属不易。妻子是翠屏区教育和体育局的工作员,日常事务非常繁忙,平时不仅要照顾刚入初一的女儿,还要照顾年仅三岁的儿子,这些担子都是为人父母的艰辛。其次要过身体关,雅江海拔较高,要饱受“高原反应”的折磨,会出现头疼、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的情况。来到雅江,陈老师的血压在不停地升高,我们了解到他在雅江需要服用两种降压药来维护身体,而在宜宾,他不需要服药。在每年的冬季,干燥的气候,陈老师只能不断用唇膏来缓解嘴唇的干裂流血,更是需要涂抹大量的蛇油膏,才能不让小腿皮肤干痒、龟裂。

雅江历史悠久,文化厚重,风光秀美,充满活力。来到雅江,陈老师就经常提醒自己:脚踩着这片土地,喝着这个地方的水,吃着这个地方的饭,呼吸着这个地方的空气,就要为这个地方多做贡献,要让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藏区美丽绽放!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人生总是遗憾的,是一场边走边散的盛宴。2022年5月17日,陈老师70多岁的母亲突发脑梗塞后瘫痪且不能言语,连饮食也需要依靠注射器,医院里二十四小时都需要陪护和照顾。这对于远在藏区的陈老师而言犹如晴天霹雳,无奈之下,陈老师只有忍受着内心的痛苦向雅江县相关部门请假陪护。一晃几天过去了,心里对雅江孩子的牵挂一直萦绕在心间:面对即将的州考,孩子们能面对吗?经过几番艰难的思想斗争后,他还是决定请求弟弟照顾母亲,毅然踏上返雅路程,这时距离期末考试只有几天了。雅江同事开玩笑说:“陈老师,既然请假了,只有几天就考试了,这么远还回来干嘛呢?”翠屏区教体局的领导得知陈老师家里情况后,也是安慰陈老师,让他好好照顾母亲,如果雅江去不了了,组织上再安排其他语文老师去完成援藏任务。陈老师却感慨地说:“援藏,是我的梦想。那里的孩子需要我,那里的教育需要我,我不能半途而废啊!”

2022年寒假回到宜宾,陈老师在“阳康”后立即回家看望母亲,面对瘫痪且不能言语的母亲,他是多么的内疚,噙着泪水走到母亲床前,他告诉母亲:“我现在放假了,可以在家陪陪你了。”母亲许是终于等来了见儿子的最后愿望吧,见到儿子的当晚母亲就去世了。面对母亲,陈老师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支教的生活没能让自己尽孝,“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刻骨铭心。在宜宾的短短几天里,看着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女儿和年幼的儿子,身为语文老师,却没能为女儿辅导过一次作业,也未曾给儿子做过一次饭,陈老师深感自责:“我没尽到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也没尽到一个儿子的责任。”

责任与担当,爱心与奉献,自古忠孝难两全,一边是瘫痪在床的母亲,一边是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双眸,陈老师知道他们心中有着对知识无限的渴求,他们多么希望实现心中远大的理想,多么想展开理想的翅膀翱翔,他们非常需要帮助。生命前行的步伐里,陈老师不忘初心,永担使命!

二、开展四化——直挂云帆济沧海

图四:推进“雅宜班”建设走深走实.jpg

推进“雅宜班”建设走深走实

开展“专题化”实践,探索适合雅江实际需要的教育帮扶路径。陈老师坚持“精准突破、创新管理”的原则,在“雅宜班”开启了“专题化”实践的新探索。外引的人才,产生了“鲶鱼效应”,提振了家长和学生的信心。“雅宜班”与网络班、直播班无意间形成了竞争,间接促成了比较、交流和互动。

开展了“个性化”改革,探索适合雅江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案。“雅宜班”致力改进教育教学方式,通过降低学习难度,提振学习信心,培养学习习惯,坚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理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改革,有效切合了雅江学生学习实际。

开展了“系统化”谋划,探索适合雅江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思维。陈老师把初中三年作为一个相对整体,统筹考虑学生成长进步的时间节点、内容范围、标准要求等,按照“第一学年重点在打基础、补短板;第二学年重点在跟大纲、提进度;第三学年重点在抓融汇、促贯通”的总体思路,把握教育教学整体节奏,有效地发挥“雅宜班”的示范撬动作用,推动全县教育教学理念创新突破。

开展了“长期化”研究,探索适合帮受双方实际的管理运行机制。陈老师致力提升整体育人水平,坚持“长期规划、稳步拓展、逐年提升”的原则,积极构建切合帮受双方实际的教育帮扶机制,他让“雅宜班”建设走深走实。

三、恪尽职守——不破楼兰终不还

图五:陈国华开展日常教学.jpg

陈国华开展日常教学

陈老师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他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关爱每个学生,把自己对教育的爱迁移到学生对知识的爱,用自己坚强而执着的追求去默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不断改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为了帮助每个学生提高成绩,他一方面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严抓学习常规管理,特别是课后环节的管理,抓紧课后辅导不放松,作业及时批改讲评,对部分有需要的同学坚持面批。开展初中语文教师专题培训、初三语文试卷分析以及师生结对、师师结对、校校结对工作;落实推门听课工作,直面教体局局长、校长、老师们的听课;担任新锐组、中坚组赛课评委;配合雅江融媒体做好“雅宜班”宣传工作;到当地中小学校调研雅江教育;到柯拉乡中心校做专题讲座;担任2022年雅江“卓魅阅读工程”节目主持人······这些工作繁琐而平凡,但却是陈老师“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真实写照。

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乡村振兴等系列重要论述的制度安排,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作为盟员教师,陈国华始终把做好对口帮扶工作作为捍卫“两个确立”的具体行动、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实践,为凝聚起加快推动对口帮扶工作的强大动力添砖加瓦,谱写了一曲“藏汉一家亲”的同心之歌。

云上雅江,浸润纯洁的心灵;圣洁甘孜,诠释生命的厚重。结对帮扶的故事总是有,感人的场景不时在。你看,陈国华老师又在下一个起点上高质量开启了新的援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