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盟汉源总支不断加强自身党派建设,通过强化政治引领、强化平台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强化队伍建设,切实推动民主党派履职能力发挥实现新突破。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把牢政治方向。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加强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政治任务,以“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凝心铸魂强根基 团结奋进新征程”等主题教育为载体,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纪念雅安(西康)民盟成立75周年为重点,开展了系列党史盟史教育活动,增强政治定力,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和市县中心工作上来,夯实多党合作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围绕“学思想、强根基、重履职、建新功”总要求,以贯彻落实“转作风、树新风、作表率、抓落实”专项行动为工作抓手,提升能力、转变作风,开展农旅融合、乡村振兴、“小切口民生实事”大调研活动4次,切实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展现党派担当和新作为。
二是强化平台建设,提升履职质效。着力参政议政平台建设,紧扣大局建言资政,重点关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生态保护、民生实事等领域,积极建言献策,全面掌握情况,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民生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并建言献策。五年来,市、县“两会”上,19篇调研报告被大会采用为大会发言材料,提交集体提案28件、个人提案建议201件,获评市县优秀提案建议26件。2023年,提交的《关于做大做强雅安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在我市探索构建“政府主导,多方联动”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专项资金的建议》《关于加快雅安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建议》3件提案获评市优秀提案,被市委、市政府列为重点督办提案,为党委、政府的决策贡献了党派力量。
三是强化服务意识,树好党派形象。充分发挥党派人才荟萃的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在乡村振兴、教育卫生、基层治理等工作中发挥作用。五年来,民盟汉源总支组建“汉源66爱心联盟”,累计已帮助147余名贫困学生,捐资助学30余万元;同时,充分发挥民盟界别优势,积极开展农村教育“烛光行动”,中高山区送医下乡、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累计开展活动60余次,帮助群众18000余人次;2023年10月,承接民盟雅安市委会“盟雅合作”社会服务,邀请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研究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军,以《新常态下畜牧业的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为题在汉源作专题讲座,介绍畜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技术,广受社会好评。民盟汉源总支副主委何宗昊与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技术合作研发监制具有原创性花椒精深加工利用知识产权和制作工艺专利的汉源花椒啤酒系列产品,现已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了七项发明专利,并组建汉源县昊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年产4000吨花椒精酿啤酒系列生产线,目前产值已达年产值30亿元,助力汉源特色农产品产业升级和困难群众致富奔康,服务社会的同时获得良好的评价。
四是强化推荐使用,加强队伍建设。发挥民主党派“蓄水池”作用,加大民主党派干部的推荐力度,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输送人才。积极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重点岗位和急难险重中锻炼成长,3次抽调汉源民盟专职干部到市县农业主管部门参与乡村振兴创建、招商引资、三农工作、深化改革等市县重点工作。把综合素质高、有发展潜力的党派干部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并推荐提拔使用。2021年,按照市、县换届要求,共协商提名和推荐民主党派成员共22人,担任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截止目前,全县共有民盟科级干部3人,有1名担任部门正职,2名担任部门副职。通过注重储备培养、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安排使用、监督管理、关怀激励等六个方面,着力锻造了一支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的民主党派干部队伍。形成以“有为”实现“有位”,以“有位”促进“有为”的良性循环。获评“四川民盟社会服务工作先进基层组织”,“四川民盟组织工作先进基层组织”,多次荣获民盟雅安市委“盟务工作先进集体”;多名民盟盟员被省市评为“先进个人”。
(拟稿:曹立英 审稿:龙晓勇 签发: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