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在民盟与四川遂宁市开展“盟遂合作”的第30周年之际,“盟遂合作”30周年系列活动在遂宁举行。
据悉,此次活动由民盟中央社会服务部、民盟四川省委、中共遂宁市委、遂宁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遂宁市委统战部、民盟遂宁市委、中共蓬溪县委、蓬溪县人民政府承办。
当天,举行了四川省蓬溪船山灌区工程开工仪式,并召开座谈会,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将共聚一堂,全面系统总结“盟遂合作”的历程、成就和经验,不断探索深化民主党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途径方式,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优势,推动“盟遂合作”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据了解,1986年,一批成都、重庆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民盟专家、教授奔赴遂宁这片红土地,踏上了智力帮扶的征程,拉开了盟遂合作的历史序幕,结出了累累硕果。
“盟遂合作”丰富了多党合作的时代内涵,2011年,“盟遂合作”荣获中共中央统战部颁发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社会服务优秀成果”奖。“盟遂合作”的成功实践,有力推动了新时期多党合作纵深发展。
通过“盟遂合作”,一大批民盟盟员投身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在参与地方发展实践中提升了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
同时,双方的合作促使一大批先进科技成果和优势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为遂宁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遂宁GDP增长13.2%、居四川省第1位,总量达到915亿元,是1985年的78倍。
“盟遂合作”科技兴农推动遂宁市1989-1992年粮食总产连续3年创历史新高,解决了遂宁人民的“温饱”问题。蓬溪黑龙凼水库复建和盟遂合作生态林建设,解决了遂宁7个乡镇、5万多人口、10万头牲畜长期缺水问题,形成2.29万亩生态林区,成功创建多党合作、为民谋利的红色文化区和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的生态文明区。西部农村职教基地的创建,有力促进了遂宁农村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人力资源优势不断增强。
在“盟遂合作”的30年中,从中央到地方、从党内到党外,各方同舟共济、同心协力,形成了强大合力。合作模式也由最初与民盟省委的合作拓展到与民盟中央的合作,由献计献策拓展到科技兴农、科技兴工、能源水利、西部职教基地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合作,由经济领域的合作拓展到全方位的战略合作,逐步成为了新时期多党合作、共同致力于地方经济建设的成功范例。
特别是2002年以来,为顺应遂宁发展实际,民盟中央、民盟省委和遂宁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盟遂合作由技术支持向项目合作转变,决定把蓬溪黑龙凼水库复建、遂宁白芷GAP种植、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沼气池建设等重大项目作为盟遂合作项目,争取中省立项支持。
2003年,蓬溪人民盼望20多年的黑龙凼水库复建工程开工建设,目前已全面完成并发挥效益,解决了10多万人畜饮水困难和农业生产用水难题;总投资1.9亿元的安居萝卜园水库2015年顺利开工;总投资38亿元的“四川省蓬溪船山灌区工程”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立项,即将正式开工。
盟遂合作30年来,先后有500多位盟内外专家、学者参与智力援遂工作,30年来累计完成重大示范项目120余个、引进项目280余个、争取国省立项支持33个,有力支撑了遂宁经济社会建设。2015年遂宁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大关、是1985年的440倍。(中国经济新闻网记者 韩清华 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