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帮教 助服刑人员回归社会
在帮助83名服刑人员重新融入社会后,近日,民盟四川省委与绵阳监狱签署第三轮“黄丝带帮教行动”协议,决定再“一对一”帮教57名服刑人员。
近年来,民盟四川省委响应民盟中央关于全盟开展司法帮教的部署,在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的支持下,在绵阳监狱挂牌成立“四川民盟帮教基地”。
自基地揭牌以来,民盟组织和盟员积极履行与86名服刑人员签订的“一对一”帮教协议,组织制定了一对一的《帮教工作计划》,细化帮教内容和形式,将帮教任务落实到支部、盟员人头。
基地帮助监狱完善心理咨询工作内容和制度,邀请盟内外心理专家组建心理辅导团队,针对重刑犯精神分裂、抑郁等严重疾病,开展心理诊断与干预;经常性举办针对服刑人员和干警的各类讲座和心理辅导70余场次。此外,为帮扶对象送技术、励志方面的书籍和毛巾、牙膏等日常生活用品,与帮扶对象促膝谈心,鼓励他们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
为帮助服刑人员安心改造,基地在持续做好心理干预、法律援助的基础上,将帮助帮扶对象子女就学纳入工作范畴。2015年,民盟绵阳市委得知部分服刑人员的子女因家庭经济拮据而面临辍学,主动为14名帮扶对象家庭送去助学金6500元,解了其燃眉之急。
为提升服刑人员技能,帮助他们今后能更好适应社会。民盟绵阳市委在绵阳监狱开办了厨师培训班、服刑人员电子工培训班和无线电装接工技能培训班,280名服刑人员先后参与培训,其中213人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此外,组织盟员企业赴监区与即将刑满释放的劳教人员签订就业协议,帮助他们重新回到社会。
帮扶对象走出监狱后,“一对一”的关怀没有中断。民盟三台县委了解到一名帮教对象出狱后,因家庭变故而情绪不稳,与其亲人产生感情隔阂,为打开其心结,民盟三台县委主委一行4人与该对象交心谈心。在一番心理疏导之后,联系人重拾了对亲人的温情,感激地说:“不会辜负大家苦心。”之后,这名帮扶对象经常主动电话告知自己在工作上的新成绩。
基地试点成绩显著,民盟省委随后将做法在全省推开。“资阳民盟帮教工作基地”在四川省女子监狱挂牌,“成都民盟帮教工作基地”在成都女子监狱挂牌。此外,广安市、省直工委等盟组织相继开展了帮教工作,将帮教范围扩大到劳教所、看守所、戒毒所、工读学校等。(民盟四川省委 米波;四川日报记者 钟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