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省政协副秘书长 田继万
一、参政党机关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现状的思考
2012年9月28日,中共四川省委川委[2012]329号文件专门为民革、民盟等5个党派省委专职副主委明确为正厅级而发, 2012年12月31日,中共四川省委川委发[2012]16号《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指出:“对民主党派省委专职副主委中的党外人士,在符合一定资格条件的基础上,经考察合格的,可明确为正厅级”,“注意加大民主党派省委机关中层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交流使用力度。”中共四川省委一年两个文件给力参政党机关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构建了参政党机关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里程碑,集中体现了中共四川省委对参政党机关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
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指出:“支持民主党派加强机关建设,配备好机关工作班子;通过教育培训、轮岗交流、挂职锻炼等途径,加强对机关干部的培养”。同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发,将参政党机关工作人员列为国家公务员,其义务权利、职务职级、录用考核、任免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工资福利、退休等,同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公务员完全一样,参政党机关和机关干部队伍的地位和建设有了法律保障。
从此,参政党机关干部的政治地位、社会影响大为提升,党派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参政党各级组织加强了参政党机关建设力度,选调配强专职副主委,公选公招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改善了机关干部结构,扩大教育培训、上挂、下派、轮岗、交流提抜力度,参政党机关按照公务员制度,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加强科学管理,推进学习型、服务型机关建设,机关干部素质不断提高,作用日益得到发挥、重视,机关运转中枢作用、综合协调和服务保障功能日益增强,机关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呈现出一派新气象。2012年9月、12月,中共四川省委两个文件的先后出台,更给四川省参政党机关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与强大动力。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行为习惯思维定势的影响,就全国看,目前,参政党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仍是参政党自身建设和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不能满足新时期参政党和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需要。新时期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小康社会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巩固发展,对参政党机关和机关干部队伍的认识、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新课题新挑战,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深入的研究。
二、参政党机关和机关干部地位作用的思考
1、参政党机关干部是党派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
多党合作发展到今天,参政党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由发挥党派特色优势,发展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接党政阶段工作重点;由自由作文发展为命题作文,由参政党自由命题献策,发展到执政党政府人大政协定向命题问计,由界别、单项、局部参与,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全方位参与;由依靠少数旗帜人物,转变为依靠集体智慧。参政党参政议政社会服务资源力量的协调统筹,靠机关;参政党课题调研、专题论坛、研讨会和社会服务的策划、组织、实施,靠机关;调研报告、政治协商会、建言献策会发言材料和集体提案、建议等组织、撰写,靠机关;参政党社情民意信息的搜集整理编写上报,靠机关。
2、参政党机关是党派党务和多党合作工作的执行机构。
参政党机关是党务工作的运转中枢和多党合作的执行机构。参政党机关是在同级中共党委、党派上级组织、本级领导班子领导下、统战部直接指导下,专门履行参政党职能、致力于多党合作事业的公务员机构;担负着党派工作的执行参谋、指挥管理、组织协调、服务保障职能,是民主党派工作的工作部、参谋部、指挥部、联络协调部、后勤保障部。多党合作是中共与参政党的各级委员会的合作,多党合作的实施主体是各级统战部和党派机关。这是参政党领导班子成员大多为兼职特征所决定的,主委和兼职副主委多是学术精英,业务骨干,社会影响大声望高,不仅有实职领导职务,而且兼任学术、行政、社会众多领导头衔,还要带研究生,领衔科研课题,处于事业发展巅峰期,日理万机,职业压力大,社会责任大。党派成员亦如此,且居住、工作地更为分散。所以,党派机关干部是党务工作的主体、多党合作工作的基本保障。党派机关的工作质量效率,影响多党合作的质量效率。民盟省委主委赵振铣同志说,党派机关工作做好了,整个党派的工作就有了基础。
3、参政党机关是培养党派代表人士的一所学校。
人事有更替,往来成古今。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党派领导班子高位运行,一届届组织换届,人事更替,实行任期制后,新老更替更为频繁。其思想交接、政治交接、事业交接,一方面在领导班子内实现,一方面通过参政党机关实现。党派机关干部相对稳定,上秉天命,中承历史,下接地气,对党派自身历史渊源、特色优势、优良传统、思想信念、章程制度,多党合作经验规律理论、政策制度机制,更为熟悉;党派机关干部长期在参政党和党政及统战部等高层领导身边工作,在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环境下成长,长期受到高层领导、旗帜代表人物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政治熏陶,理论浸染、品德感化,政治交接、薪火相传自然顺畅,容易养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思想理论认同、道路目标认同、文化精神认同、价值情感认同。参政党机关和机关干部在保障和推进党派换届后思想交接、政治交接、事业交接顺利进行,实现各项工作无缝衔接,平稳较快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派机关工作涵盖了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新闻宣传、思想建设、理论建设、组织建设、机关建设、制度建设等全部党务工作,党派机关工作的运转,有利于锻炼历炼培养参政党干部的党务能力。参政党机关是培养综合素质的场所。参政党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调查研究、社情民意信息、社会服务,是全方位的,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面向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各个方面,人民团体、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各个行业、社会各界人士,广泛交往协调互动,视野宽,地位超脱,通过沟通协商、协调互动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有利于培养民主型、复合型、服务型干部。
三、创新理念和体制,开创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新局面的思考。
党派自身队伍建设,核心是领导班子,重点是机关干部队伍,关建也是机关干部队伍。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应放在党派自身建设重点来考量,放到多党合作全局来谋划,放到多党合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时代要求来把握,纳入党政人才队伍和参政党代表人士队伍来规划,摆到参政党自身建设、统一战线发展壮大的重要位置,积极推进。
1、加强选配力度,把机关建成涵养党派行政管理干部的人才基地。
要着眼于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按照公务员法和干部管理条例,采取公考、外招、内选等途径,从基层、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选配政治素质好、工作阅历广、政治把握、组织协调、合作共事能力强、理论功底硬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进机关,充实机关干部队伍,优化机关干部结构,配备好机关工作班子。特别要选好配强专职副主委、秘书长、关键岗位的主要负责人,除在机关干部中培养外,还应从党政部门的公务员中选拔,没有党政部门工作经历的要安排到党政部门挂职锻炼或任职培养。
2、加强培养力度,把机关建成培养党派干部的教育基地。
民盟省委主委赵振铣一履新,就高度重视机关干部培养,亲自对机关干部开设管理学讲座,进行系统的管理知识培训,为提高机关工作的效能夯实了基础。要建立健全党派机关干部培养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扩大机关干部常规教育培训、进修考察、上挂下派、轮岗交流等培养力度。实行新进机关干部集中培训制度,注重物色培养年轻人才,及早发现,从早培养。机关干部原则上每年都应有外出学习考察、培训进修机会,中层干部及后备人选应有挂职锻炼机会,或到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基地挂职培养。要充分发挥党派组织、党派机关培养代表人士的功能作用和独特优势,党派的全委会、常委会、盟务工作会,可让机关干部列席,以会代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组建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把党派机关建成学习型机关,把机关建成培养党派代表人士的学校。要坚持把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深入开展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同心思想,坚定合作信念。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统一,组织培养与自我提升相统一,统筹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统一,切实提高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努力把党派机关干部培养成68483高层次代表人士、后备干部。要增强6个意识:政治意识、政党意识、党派意识、党派成员意识、参政党意识、多党合作意识,坚定接受党领导的政治信念。要深化8项共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政党制度的思想共识、政治共识、道路共识、目标共识、理论共识、文化共识、价值共识、情感共识,夯实走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和多党合作的共同基础。要提升4种能力: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为多党合作提供干部人才支撑。要培养为8个角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忠实践行者,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建设者,多党合作制度的坚持完善者,群众利益、愿望、诉求的忠实反映者,社会稳定和谐的主动维护者,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理性推动者,参政党建设的自觉行动者;造就3者:走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社会活动者、政治活动者、思想理论者,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3、加大使用力度,把参政党机关建成多党合作保障基地。
本级党派委员会委员或常委、专门工作委员会的副主任,应安排党派机关中层干部担任,同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特约人员,应注重推荐机关中层干部担任,机关一般干部可安排为专委会委员或秘书。上级党派组织委员、常委,上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在保证主委的前提下,可尽可能推荐安排专职副主委。党派地方委员会专职副主委级别实行正厅、正处级制度,参照各党派中央作法设置常务副主委,保证事责权统一。从而,从制度机制上保障党派机关干部、专职副主委,在政治上有地位,参政议政有知情明政的渠道,盟务工作上有与党政领导沟通协调的平台,增强党派机关运转保障能力,把党派机关建成多党合作的坚强堡垒,保障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实现,保障参政党关键时刻靠住,用得上,彰显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
4、加大交流力度,把机关建成参政党干部交流的集散基地。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大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任用力度。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协安排比例和数量的规定,除有特殊要求的外,政府部门可选配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中央统战部统发[2011]16号《关于加强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把民主党派机关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民主党派成员,列入民主党派代表人士范围,明确要求,选抜任用党外干部,在同等条件下重点考虑民主党派代表人土。中共四川省委川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意见》要求,严格落实党外代表人士在人大、政府、政协安排的政策规定,进一步加大政府工作部门和司法机关党外干部安排力度,高等学校领导班子中要配备党外干部。加大科研院所、囯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团体党外干部的选拔任用力度。《实施意见》特别指出,“注意加大民主党派省委机关中层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交流使用力度。”
选抜任用党派代表人士担任一府两院、人大政协部门、国有事业企业、人民团体领导职务,要按照中共中央、省委新政策新耍求,打破思维习惯定势,加大机关干部交流任用力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业绩,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健全党派机关干部选拔交流体制机制,拓展党派机关干部选拔交流渠道,党派领导班子和一府两院、人大政协、人民团体、大专院校领导干部的日常补充、届中调整、换届选配时,要重视考虑机关干部,要坚持日常推荐和定期推荐结合,组织推荐和个人推荐结合,向党委及统战部、组织部推荐和向一府两院、人民团体等用人单位党组推荐结合,加大机关干部推荐力度和实效。实行推广机关干部定向公开选拔的做法,支持指导党派机关干部参加一府两院、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领导干部公招公选,形成有利于机关党派代表人士脱颖而出的机制,加大机关优秀干部交流提拔力度,畅通机关干部交流渠道,开创优秀代表人士进机关,一府两院和人大、政协、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外领导干部从党派机关选拔的格局,优化参政党机关干部结构,形成良性循环,开创参政党和多党合作事业的新局面,携手助推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