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四川民盟2013年机关专职干部进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民盟泸州市委 朱兵
人们常说,“学习培训是给职工最大的福利”。2013年8月3日至8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民盟四川省委组织的四川民盟2013年机关专职干部进修班学习,先后在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和中共深圳市委党校、深圳市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和考察,享用了几顿精神大餐。这是我2010年从行政机关调入民主党派机关后第一次参加这种集中学习培训,我十分珍惜这次学习培训机会,时刻牢记赵振铣主委在开学典礼上对学员提出的希望和要求,认真听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学习笔记,在听课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收获。各位授课领导、专家、教授深厚的政策理论水平,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以及平易近人的态度,民盟省委的精心组织,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班委会成员特别是徐华班长为班集体提供的热情周到的服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盟四川省委主委赵振铣教授亲自为我们“烹饪”的《关于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思考》给人启迪。赵振铣主委的讲座对我国现代化模式和发展道路进行了理性系统的思考和提炼,从国际到国内,从西欧到东方,从政治到经济,深刻阐述了什么是中国梦和中国精神,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特色,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中国老百姓未来需要什么,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有何差异。并对资源环境生态变化趋势及对策,城乡结构、产业结构等如何调整,财政税收、土地、金融、国有经济等体制如何改革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看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说过,经济学家要保持“热切的心情,冷静的头脑”,赵振铣主委的讲座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吴少柏教授“主厨”的《新形势下公务员综合素养的提升》让人警醒。吴少柏教授从限制公务人员私人宴请有何启示和中央八项规定的内容入手,列举了全国“四风”“流行病”的一些表现和“四风”“地方病”的一些表现,以及一些领导干部班子“四风”“突出病”的主要表现。指出当前部分公务员队伍中存在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四大危险”,阐明了全面提升公务员综合素养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具有很强的警示教育意义。在谈到如何提升公务员的综合素养时,吴少柏教授还与学员们一起重温了民盟先驱张澜先生的“四勉一戒”: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院长、中国PPH技术培训中心杨向东教授推出的《怎样养生与防老的实践与建议》别具一格。针对当前机关作人员忽视身体保养,“亚健康”状况突出,“过劳死”时有发生等现象,杨向东教授从长寿之典,谈到长寿之秘;从现代健康的标准,谈到怎样养生与防老;从大众养生的盲点,谈到常见肛肠疾病的预防;从忽视身体健康带来的危害,谈到如何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以亲身经历的感受,身边现实的事例,诙谐幽默的语言,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向我们传递了养身保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了我们对养身保健的认识误区。其“提高生命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生命犹如汽车,需要经常呵护和保养”、“中医师哲学、西医是科学”、“宇宙浩淼,万物苍生——阴阳而已。阴阳平衡,水火即济”、“生命质量新说:生得好、活得长、病得晚、死得快”等经典语言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干部处刘智勇副处长讲授的《深入贯彻中央4号省委16号文件精神,努力开创全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新局面》令人鼓舞。刘智勇副处长详细讲授了《意见》颁发的现实背景和实践依据,《意见》所蕴含和体现的基本精神以及《意见》的政策完善和创新,省委16号文件起草的经过和遵循的原则、总体架构,省委16号文件中有所创新和突破的主要内容。听了以后,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政策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第一次全面理解了“党外代表人士是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作出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非中共人士,包括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经济界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等”,特别是对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的标准,党外代表人士建设总量适度增长,结构逐步优化,素质不断增强,作用更加突出的目标任务有了较深的印象。
民盟中央秘书长高拴平《关于民主党派机关建设的思考》使人震撼。受民盟省委邀请,高拴平秘书长风尘仆仆来到省社会主义学院,向学员们讲授了他在民盟中央机关工作十余年来,对民主党派机关建设的思考。高拴平秘书长以队伍建设是根本,制度建设是保证,作风建设是关键为主线,全面阐述了作为参政党参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参政党组织整体运行过程中处于枢纽地位的民盟党派机关的职能、运行规则,加强民主党派机关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方式方法,对我们做好党派机关工作很有指导意义。高拴平秘书长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声音抑扬顿挫,语速不快不慢,始终微笑面对环顾每位听众,听之有如高山流水,倍感亲切和震撼,对我们加强自身修养、正确为人处世有很大启发。
四川省政协副秘书长、民盟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田继万《参政党机关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发人深省。田继万副主委的讲课围绕党派代表人士建设“68483”的个体目标,全面分析了我国参政党机关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参政党机关和机关干部地位和作用,我国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党派代表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对如何开创党派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新局面,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理念,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路径提出了独到见解和看法。听了讲座,我感觉在潜移默化之中,进一步增强了“6个意识”,深化了“8项共识”,提升了“4种能力”,清晰了“8个角色”,明确了“3家”目标。
深圳市委党校校委委员袁晓江教授的《深圳的改革和发展》和深圳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谭刚先生的《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引人思考。袁晓江教授、谭刚副院长先后为我们讲授了深圳的发展历程,深圳的战略和举措,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现状,中国经济特区创新发展的深圳模式,以及中国经济特区发展趋势。讲到了建立深圳特区之前,尽管深圳有1600多年的建县历史,但地处“南蛮之地”,是一个几乎被遗忘的角落。客家人围楼,本地人的碉楼,渔民村的蛮荒,内地居民逃港潮,让人体会到之前的凄凉。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后,在争议和非议中发展的深圳,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发扬闯和创的改革精神,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和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2012年经济总量居中国大陆第四位,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改革发展的理念,深圳敢于创新的精神,深圳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值得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