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文章来源:民盟宜宾市委会
作者:廖霆


民盟作为由文化教育以及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参政党,多年来一直为发展我国的教育和科技事业、实现科教兴国而不懈地努力,素有“教育之盟”的美称。按照民盟中央和民盟省委会“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学习安排,结合民盟主界别特色和分管科教卫体等工作,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弄清了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内在联系,以及教育、科技、人才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通过学习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育、科技、人才”集中阐述,是党的重大理论成果的创新之举。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一章,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集中阐述,放在战略任务中进行系统谋划和统筹部署,三者从“幕后”转向“台前”,从“隐含”转向“突显”,从“并重发展”转向“深度融合发展”,极大深化了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规律性认识,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了奋斗方向、提供了行动纲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一体推进是新时代治国理政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战略部署。这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对于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归宿,而中国式现代化也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发展都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借助于教育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力量和现代化所需要人才,从而推动现代化的实现。将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一体推进、统筹安排,是推动实现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教育、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需要更多的卓越人才。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实践证明,时代越是向前,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凸显,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显要。目前,我国既需要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需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统筹部署支撑“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世界重要人才中心”的建设。

三、“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逻辑。从全球范围和我国实际看,教育、科技、人才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决定着科技创新的高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先手棋,使教育与现代化建设相契合。科技具有动力作用,抓住科技驱动就抓住了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三是实施人才引领驱动。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必须全方位支持、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成就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凝聚各类优秀人才。